以茶入禅营造东方美学空间
栏目:影像 来源:中山画刊 发布:2023-05-20

以茶为媒,通过空间的设计,营造茶韵禅意,人在当中喝茶,共同构成传统茶文化的情境意趣。

这是欧潼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和一名爱茶人,在他一手一脚设计的这个名叫“随园·茶觉”的茶主题空间里表达的文化概念。

在青溪路段的石岐河左岸,欧潼在2020年营造出一个叫“ART中山”的生活哲学文创社区。欧潼在此强调“社区”的概念而不是“园区”,“我喜欢它是互助、共生的。”欧潼说。

当进驻文创社区的“居民”挑好了各自心仪的地方,有一个遗留的角落,欧潼用来做了茶空间,就是现在的“随园·茶觉”。

 户外茶席

欧潼在这里营造了两个院子和九个茶空间以及一个可容纳二十人的随心书院。茶室加院子大概300平方米。围绕茶美学和空间美学,设计他心目中的理想境地。

 设计师欧潼

除了一处户外茶席,这里每一间独立的茶室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空间,通过设计巧妙地体现室内与室外的关系,即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灵山拈花”喝茶,雨天可檐前听雨

如名为“灵山拈花”的茶室,是一个狭长的空间,由此放置一张狭长的木茶台,桌旗以一块另外镶嵌的稍高出桌面的木头表示。与庭院相通的“窗”没有玻璃,同时低矮、接近地台,坐在室内的人能看见室外的人走动,却看不见对方上半身,室外的人也同样看不见室内人的头部,用意是有互动却保存隐私。而外墙的一整面瓦片设计,在下雨的时候,可制造一种檐前滴雨的意境,坐于茶室内可观雨珠注下。有阳光时,从玻璃屋顶投射而下打在另一幅墙面上的光影造成了另一种美感。


 雨天、晴天,不同的景致

茶室“随方就圆”是就着庭院的位置搭造的钢结构玻璃空间,坐在当中能够透过四面玻璃如同置身庭院之中,却不受雨天和寒暑限制,因跟随庭院地方而建,因地制宜,所以这一方所在叫“随方就圆”,名字体现东方哲学。


 茶台桌旗替之以砂砾,营造独特的古朴感

庭院的另一角落有一间光线较暗的质朴的房舍,这个空间叫“读易窝”,窗前摆放书籍,表现一种耕读的氛围。

另外有“花开花落”“知止观止”等空间,不一而足,均是表达东方哲学的精神意涵。

最后完成设计的“何陋轩”,室名来自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是一间茶书房,表达一种文人气息。桌旗同样不落俗套,以长长一方宣纸替代,桌沿压上一个酒埕状的花器,内插一枝向外延伸的桂花,顶光把它的影子投在宣纸上,自然而然“写”下一幅水墨画。当茶杯随意放在宣纸上,又成为“画”中一物。白墙上植物枝干的投影;对墙镂空,看见天井的造景;桌边的西窗,当西斜的日光射进,又能察觉日影渐移和光阴渐老的一丝落寂。


 茶盘是一块岭南老屋的红阶砖

建筑设计师欧潼,在其20多年的设计生涯里设计过的茶室不计其数,以茶入禅的东方美学空间理念一以贯之。师法自然,因地制宜,他在实践与交流觉悟中成就了自己,仿佛参悟“半空半有乃人生”的禅意。

撰文丨阿占 摄影丨孙俊军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谢琼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6225人浏览   2025-05-05
返程将至,广东这些路段易拥堵
12067人浏览   2025-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