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毕业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重点科研机构录用,电梯专业毕业生周建文成为港珠澳大桥百余部电梯安装总负责人,模具专业毕业生洪伟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数十项、获评广东省劳模……被称为高技能人才“梦工厂”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果真名不虚传!
中山职院被称为高技能人才“梦工厂”。
●近7成毕业生留在本土就业
4月中旬,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工作推进会在中山召开,中山职院的办学特色和“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果获得教育部职成司相关负责人刘杰的充分肯定。
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办学近20年来,中山职院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贴中山特色产业设置特色专业,在全国率先创办专业镇产业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中山职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据统计,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112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7000余人。
有一组数据可以体现学校历年来对中山的贡献率:4成多生源来自中山,近7成毕业生留在本土就业。
还有一组荣誉称号和数据可以体现学校的“实力担当”: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历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保持全省高职院校前五名,用人单位满意度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二名。
电梯专业学生在进行电梯安装调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控机器操作。
●近年向中山输送高技能人才近3万人
从2010年开始,中山职院利用优势专业(群)力量,在全国率先探索镇校企共建专业镇产业学院,将人才培养及其教育教学融入产业园区,共吸纳镇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资金1.5亿余元,建成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大涌红木家具学院、小榄学院等产业学院。
“市场需要什么专业人才,学校就开设对应专业培养人才。”中山职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特别需要动手能力强、能快速进入职场角色的毕业生,学校因为与市场相通、与产业相连,恰好为地方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据了解,近年来,中山职院不仅与南区、小榄、沙溪、大涌等镇街合作建立产业学院,还与30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据统计,自办学以来,中山职院共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其中向中山各行各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3万人。
中山职院还是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梦工厂”。
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例,中山职院与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合作开展境外办学,就电梯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开展2+1合作办学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急需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与此同时,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培养平台。与国外高水平院校合作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培养国际化人才1092人,现有在校生334人。项目52名学生赴国外高校深造,获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等名校学士/硕士学位,低进高出华丽转身。
学校还加强与港澳高校的合作,成为全国首批赴澳门招收免试生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
2022年,中山职院电梯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两个项目获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立项,以“中文+职业技能”方式培训361名老挝、越南学员。项目的获批,为学校提供了在海外平台展示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窗口,有助于学校进一步搭建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多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纽带,推动中华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老养服务实训。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
●大力实施“六大工程”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近年来,中山职院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围绕争创全国“双高”校,中山职院不遗余力地实施高层次紧缺适应性人才引进工程、能工巧匠落户工程、教授+培养工程、教师“攻博” 提升工程、专任教师工学结合工程、骨干教师国际化培训工程等六大工程,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据统计,2020年至今,学校共引进博士28人,目前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7人、全国轻工技术能手2人、省技术能手16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
志当存高远。走过近20年办学辉煌历程的中山职院,正在打一场创建全国“双高”院校攻坚战,人们期待这所中山人“家门口的大学”行稳致远,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产教融合高水平职业大学。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晏飞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