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中山市中医药健康仪式上,一款中药茶饮“圈粉”年轻人,在朋友圈掀起一阵“养生”风。从“保温杯泡枸杞”到中药茶饮新时尚,养生话题似乎已经跨越了年龄,越来越大众化。不久前,养生的风又吹到了餐饮业,东区街道一家药膳餐厅出现在大众视野,对于有需要的食客“看病”点餐成为其特色,搭配中药成分的药膳,也受到广大市民欢迎。
这家位于岐关西路的民佑堂药膳餐厅,由“90后”中医张静主理负责。作为祖上三代行医的医学世家,张静深知中医的博大精深,也一直致力于中医药学推广:“作为一名‘90’后,我希望中国传统医学不止于中医诊所,而是通过药膳这种方式,让中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药食同源,用一年时间研发20多个药膳产品
“今天有点咳嗽”“最近喉咙不是很舒服”“这两天有点上火”……临近饭点,走进民佑堂药膳餐厅,稍微细心点就能听到食客咨询店员,他们适合喝哪种汤。点餐之前先说病症,甚至可以伸出舌头,让店员根据舌苔情况、现场把脉等方式“对症”点餐,成为民佑堂药膳餐厅独特“打法”。
“我们用了一年的时间,研发了20多个药膳产品。”张静介绍,目前店内有人参元气汤、灵芝晚安汤、杏仁润肺汤等10多种药膳汤外,还有特色中药材糕点、卤菜、茶饮等不同类别的药膳产品。且不同药膳使用的食材以及配比大不相同,例如人参元气汤需放入老鸡、里脊肉、鸡爪、元肉、桃胶、红枣、莲子、人参、枸杞;而杏仁润肺汤则是放入猪肺、里脊肉、鸡爪、杏仁、桔梗、五指毛桃、无花果、海底椰,不同药膳也因食材变化产生不同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系列药膳产品,还是根据中医9大体质,针对性研发。张静介绍,中医将人的体质大体分为九类,除去相对健康的平和体质外,还有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等8种亚健康状态的体质。因此,结合中医9大体质,她及其团队通过聘请星级厨师方式,将中山本土饮食习惯串联起来,研发出系列药膳。每个产品经过反复调整,最终出成品。她透露,他们还根据二十四节气,针对性推出节气汤,并且也会定期在餐厅召开沙龙,教授市民煲汤技巧,以此提高大家对汤底中药材的了解。
从诊所到药膳,让中医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谈及开设药膳餐厅的原因,张静坦言,在中山开设中医诊所多年,她发现虽然整个广东有很浓郁的药膳文化,但许多患者煲汤的食材配比并不科学。比如,就老火靓汤而言,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广东气候湿热,食用过多会使人尿酸偏高。又如许多家庭煲汤时存在什么药材都往里面放、认为药材品类越多效果越好的误区等。此外,还有不少市民提到中药,首先想到的就是“苦”,这也是大家的刻板印象。
“药食同源,顺时而养。”张静说,如果开一家药膳餐厅,能够通过科学配比,将药膳做到好看好吃又有营养,让大家也能更全面认识中药、了解中药,那么中医就止于中药诊所,能被更多人接受了解。在张静口中,民佑堂药膳餐厅被称为她的第二次创业,而她的首次创业则是开设中医诊所。也正是在一线深度和广大患者交流,张静发现,普通受众对中医药学的理解还是浮于表面。“大家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但其实只要辩症精准就能效如桴鼓附。”张静说,提到很多病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医治疗,但中药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像常见的感冒发烧,中药也能一副药见成效。
其实,对于出生在中药世家的张静,无论是开设中药诊所还是药膳餐厅,她一直靠着自身的努力,将中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6岁多时,张静便跟着外公学习中药医术,日常也帮经营中药材的父母出摊卖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张静留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上班,但在医院上班无法实现她想要纯中药治疗的理想抱负,于是挣扎半年多后,她毅然辞职。综合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父母的原因,张静最终来到中山,靠着三根手指(把脉)一根针(针灸),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现在,她又迈出了人生事业的第二步,用普通受众更能接受的药膳方式,让中医文化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黄凡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