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中学教数学,在别的同学口中,数学老师总是不苟言笑、严厉苛刻的代名词,可是在我眼里,爸爸却是一把活动着的人体圆规——他总爱将万物都画进数学的框架,生活里处处都藏着他严谨而有趣的刻度。
爸爸的数学语言犹如无形之墨,悄然浸染着家中每个角落。他分蛋糕时,目光如矩尺般审视着每块切角:“看,这一块是七十三点五度,分毫不差!”他领我散步时,也常俯身指点着路旁笔直延伸的树影:“瞧,这些树排成了多么标准的平行线!”甚至于厨房里揉面团,他亦会郑重其事地念叨:“面团的发酵与圆周率一样,皆在精确与微妙之间。”我起初只觉得爸爸未免太固执于数字,但时日久了,竟也慢慢习惯他这种将世界条分缕析的方式了。
有一次,我偶然撞见爸爸伏案疾书,解一道题时那样专注投入。只见他眉头紧锁,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声响,偶尔停下,手指在空气中勾画着无形的轨迹,如同在暗夜中摸索着数学的星辰。我好奇凑近去看,满纸的符号公式竟如同神秘星图般浩瀚。爸爸突然察觉我的靠近,抬起眼来,镜片后是一双骤然被点亮般闪光的眼睛:“瞧,这道题藏着一个绝妙的解法!”那神采,仿佛整个数学王国的奥秘都被他握在了手心。
后来一次,我悄悄溜到爸爸教室后门张望。讲台上,他正弯腰对一名眉头紧锁的学生耐心讲解着题目,一遍又一遍,声音温和却无比清晰,仿佛在替迷路者一遍遍重描路径。刹那间,我心里微微一动:原来他课堂上那沉稳耐心的姿态,远比家里那近乎苛刻的精确更打动人心。
那日父亲节,我特意买了把新圆规送他。爸爸接过去,脸上先是绽开了笑容,接着却又拿起来比划着对我说:“你看,圆规两脚之间永是等距,就像咱们父子俩,无论多远,心都绕着同一个圆心。”我听着,心底仿佛也有一把无形的圆规正在画圈,爸爸的圆心牢牢稳固,而我无论去往何方,终究是被那半径温柔地圈揽——原来那冷硬刻度之下,爸爸的圆规画出了我们生命里最温暖的最大公约数。
他手中圆规所丈量出的,并非仅是刻度分明的几何图样;那旋转的圆心,始终被我们之间无形的引力所紧紧锚定——于无声刻度之下,他早已悄然画出了人间至为辽阔的包容之圆。
【作者:中山市三鑫学校 六(16)班 易骏哲 指导老师:梁月善】
欢迎添加中山+小助理入群
了解更多教育类信息!
欢迎扫码加入教育投稿群
了解更多教育类信息!
编辑 尹晓姗 二审 李玮玮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