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市三乡镇,一条条交错成网的小道,一片片挤挨的古朴青砖房和拥有岭南特色的蚝壳墙,一座历史悠久的宗祠,组成了一座崇孝、尚廉、重义的村庄,这就是雍陌村。著名的爱国思想家郑观应先生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
踏入郑观应故居所在的宗祠,浓郁的岭南气息扑面而来。一排排幽幽翠竹,一簇簇繁花盛开,都在诉说着那些岁月里的往事。前庭十分雅致,抬头就能看见“秀峰家塾”四个金色的大字,熠熠生辉。宗祠坐北朝南,厅堂深处,清代木雕神楼、神台静默矗立,人物、花鸟在工匠刀下栩栩如生,颇具清代岭南地区雕刻特色。
再往里走是正厅,四周墙壁上的图文诉说着郑观应的生平与世代相传的家训。正厅中央有一个大缸,缸看起来非常陈旧,表面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仰首望去,屋顶敞开,雨水可以直接落进来,只是不知这千千万万滴水里面可有几滴,曾映照过少年郑观应勤读的身影呢?
穿过正厅,就是故居的主体部分了。中为正堂,左右木椅相对,仿佛在静候访客。右侧是郑观应老先生的卧房,邻侧是简朴的厨房。立在卧房门口,一张朴素的木床,一方书桌映入眼帘。此时,阳光顺着镂空处的亮瓦斜照进来,我仿佛看见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眉间凝着忧思,笔端流淌着救国的赤诚,《盛世危言》的墨迹在纸上晕染开来,字字皆是唤醒沉睡中国的惊雷......
走出故居,阳光正好。回头望去,那方小小的书桌、朴素的卧房,仿佛还映照着郑观应先生伏案疾书的身影。他笔下的《盛世危言》,饱含着对国家深深的忧虑和改变它的决心。
雍陌村的青石板路和蚝壳墙,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深深感受到先生那份“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也要像先生那样勤奋学习,增长本领,心怀远大理想,勇于担当责任。
【作者:坦洲实验中学 八(10)班 余祥丹 指导老师:梁素丽】
欢迎添加中山+小助理入群
了解更多教育类信息!
欢迎扫码加入教育投稿群
了解更多教育类信息!
编辑 尹晓姗 二审 李玮玮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