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记者从中山市烟洲中学获悉,在广东省第十三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中,该校教师田惜媛的作品《寻绿》获得中学组一等奖,成为中山市直属高中唯一获奖作品。
《寻绿》讲述了她作为一名新晋教育工作者,如何助力一位“学困生”实现突破,以及她自身如何由最初的迷茫,到指导学生进步、实现自我成长的历程。

文章在烟洲中学微信公众号发出后,中山不少教育界人士纷纷点赞,并留言表示:“写得真好!初为人师,从荒芜到春山满目,写出了新老师从竭力迷茫到春风化雨、滋润花开的真实过程。”“像田老师这样的年轻人,时时刻刻感动着我这个老教师,和他们同行,向他们学习,仿佛自己也年轻了。”
烟洲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承“爱生善育、为大先生”的教风,不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涵养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一起来看看作品《寻绿》讲述的教育故事。
学生小雨:
一上课就犯困,不在乎被批评
小雨是田老师班级的一名学生,性格大大咧咧,开朗爱笑,单纯可爱,但学习却力不从心。课堂上,她常常昏昏欲睡,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十分潦草,成绩更是名列倒数。
“小雨,醒醒!认真听课!”田老师在她身边站定,摆出目光逼人的模样。在同桌的反复摇晃下,小雨懒洋洋地抬起头,睁开惺忪呆滞的双眼,机械地扫了一圈四周,仍是一脸困顿麻木。“这节课你就站着上,一直站。”老师粗暴的批评后,她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老师找她交流谈心,想让她在“话疗”中开窍,可收效不大,她仍是缺乏学习动力的样子。

老师的行动:
正向的爱与引导,一起确立小目标
面对小雨的状态,田老师陷入了深深的反思:是教学方法不够生动?还是教学理念需要更新?她不断向前辈请教,向学生调查,从自身找原因,从教育书籍中寻找教学疑惑,努力寻找能指引学生成长的“金钥匙”。
在一次与小雨的交流中,田老师对她说:“你其实很有潜力,不如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下一次考试时,我们考上100分怎么样?”
“我做不到,压力很大。”小雨面露难色。
你上课的注意力提高了,比之前有了进步,为什么不推自己一把呢?”老师说道,“每个宏大的志向都由一个个小目标组成,我们要做的只是把目标融入到每一天,去做好那些微不足道的事,而不是害怕过程、担心结果、焦虑失败。”
在老师的鼓励和期待引导下,小雨犹豫着点点头,“我们一起试试。”

学生的变化:
专注当下尽力做好,取得进步
随着时间推移,小雨的进步悄然发生。期末考试时,她的分数达到了105分。这一变化让田老师深感欣慰,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小雨:“我们要向小雨学习,学习她能够把目光集中在当下,专心地做、大胆地走。只要埋头走好脚下的路,一步就会有一步的脚印;只要用心对待每一天,一天便会有一天的收获。”
高一下学期分班后,小雨分到了别的班。直到一次考试后,小雨在走廊上遇到老师:“田老师,你知道吗?我语文上110分了,排名也进步了!”她诚恳地说:“老师,你说得对,只要一个一个地完成小目标,尽量去做好当下的事,进步就会不断发生。”
正向的爱与引导比严厉的批评拥有更久远的动力,小雨的进步让田老师明白:每个学生都是发光体,老师需要做的是保持一颗充满爱与责任的心,点亮学生内心的灯塔。“那些微小付出,最终积累成泉水涌出,浸润荒园的土壤,那些潜藏在缝隙里的种子,便悄然萌发,成为一株生命的绿。”她写道。
编辑 杨健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