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到鸦片战争博物馆,隐隐的压迫感扑面而来。 看着一件件文物,我的内心也泛起波澜。在一个“烟斗”前,我不由得停下脚步。
眼前浮现的是在一个半世纪前的历史。大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 已经看不见康乾盛世的踪迹。 社会上弊病丛生,烟毒猖狂肆虐,不计其数的烟民终日蜷缩着。鸦片的白烟化作滚滚白银,流入西方人的钱包。
这时候烟枪随着压片吸食的流行而产生。看这一整个展台,馆内烟枪有17种,有象牙,有银,有金,高下不等。在当时,对于烟民来说,吸烟可以显示高贵的身份派头,他们吸烟是为了极力追求舒适豪华享乐。
我问爸爸:“为什么叫烟枪?”爸爸沉重地告诉我:“早在道光年间,就有一首绝句来形容鸦片烟枪,意思是说,烟枪与杀人凶器是一样的,所以不叫他烟袋,便叫他烟枪。”我顿时明白了鸦片战争的含义。
我仔细地看着展馆的说明文字,明白了什么是鸦片。鸦片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烟,原本产于西亚等地,从唐朝时开始传入中国。起初是作为药用,可到了明朝末年,荷兰人把鸦片和烟草混合稀释的方法传入了中国 导致吸食鸦片的恶习很快蔓延出来,狡猾的西方殖民者教给中国人如何使用鸦片,欺骗这些无知的人们去吸食鸦片 ,说是可以增精神去疾病,简直荒唐,一旦吸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毒瘾发作时涕泪交加,丑态百出。
我痛心地看这些照片,无比愤怒。有的人为了抽上几口大烟倾家荡产,有的抽了大烟,整天窝在家中神志不清,满身上下都瘦骨淋漓,眼神中透露出呆滞和麻木。19世纪初的时候,只有富家人才能食用,到了30年代,上至宫廷贵族,下至落魄游民,社会上的各个阶级都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
更让我痛心疾首的是,在这期间,中国每年吸食鸦片人数为250多万,每次从西方输入中国鸦片的数量40多万箱,价值约两亿白银,可想而知,这危害的极大。这一支“枪”打的妻离子散,打的人来不及防备。这白烟弥漫危害中国国人无不痛心疾首,有学识的人更是心急如焚。
这时救星来了,1839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林则徐在广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376254斤。
虎门销烟,扬我国威。我对爸爸说:“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历史重演,一定要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爸爸欣慰地点点头:“这把烟枪,我们应该记住的不是他们豪华的装饰,而是它背后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警示。记住少年当自强!”
(作者:中山市南侨英才学校 74班 李泓霏;指导老师:肖玲)
博物馆奇妙游主题征文正在进行中
截稿日期:6月3日
欢迎大家继续投稿
编辑 唐益 二审 张鹏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