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时光流转,家国情怀不仅是传统诗词中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合。
中山日报社携手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与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录制“留取丹心照汗青——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系列微课,本期邀请到中山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喻欢老师,讲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一诗。“中山+”APP教育频道特别开设专题,对系列微课进行集中展示传播,供全市学生学习,让青少年在经典赏析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出镜老师:喻欢(中山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毕业。从教几年,获市语文教学比赛一等奖,曾参与了《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的市级专项课题,承担过市级传统文化吟诵公开课,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诗词赏析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1811年中进士,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于1839年在广东虎门进行销毁鸦片运动,被誉为民族英雄。他关心国计民生,注重实际,曾与龚自珍、魏源等提倡经世之学,多方了解西洋、 研究西洋,也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0年6月,英国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虽抗英有功,但他却被道光帝 以 “ 误国病民” 的罪名充军伊犁革职。1841年7月14日林则徐踏上戍途,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写下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衰庸: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筋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用,去做。前句用著名爱国政治家子产的典故 , 暗寓以他自比之意。 《左传昭公四年》载 , 郑国大夫子产改革军赋制度受到攻击, 他说 “ 苟利国家 , 生死以之 ”。对句用 《商君书 · 定分》 中语 : “ 万民皆知所避就 , 避祸就福。 ”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
我被流放伊犁,并未杀头株连,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句用了一个典故: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 召对 ,问 “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 对 曰 “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 , 且莫猖狂爱吟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 ,这回断送老头皮 。 ’ 上大笑 ,放还山 。 东坡赴诏狱 ,妻子送出门, 皆哭 ,坡顾谓曰 ‘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送我乎 ’ 妻子失笑,坡乃出。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在历史上,像这样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惜身处逆境,忍辱负重,甚至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的志士人杰多不胜举。
孟子的“舍生取义”,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的“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
和林则徐一样,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黄汉英 林晓洁 汤翠檀
◆视频摄制: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
◆美术设计:翟莉莉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张鹏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