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时光流转,家国情怀不仅是传统诗词中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合。
2021年10月1日是第72个国庆节。中山日报社携手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与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录制“留取丹心照汗青——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系列微课,本期邀请中山市实验中学老师潘琳西,讲评曾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中山+”APP教育频道特别开设专题,对系列微课进行集中展示传播,供全市学生学习,让青少年在经典赏析中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温馨提示:视频6分06秒处,有惊喜
出镜老师:潘琳西 (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中部语文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中山市优秀传统文化中心教研组成员,校国学社团“儒行社”指导老师。从教以来,多次承担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方面的市、校级公开课。)
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的建康之战,绍兴四年(1134)的襄阳之战中,岳飞率领岳家军大破金兵和叛军,一举收复建康和襄阳六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两次胜利使金兵丧胆、朝野振奋。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为了维护自己的小朝廷,缓和与抗金势力之间的矛盾,任命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并封他为武昌开国候。同年,在主战派的力争之下,宋高宗被迫统一北伐。八月,岳飞受命出征,首战大捷。宋高宗却突然下诏,命令岳飞回师撤军,岳飞不得已退守鄂州 ,使北伐半途而废。在抗敌不遂,壮志难酬的情况下,岳飞满怀悲愤,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此词上片写作者悲愤中原重陷敌手,痛惜前功尽弃的局面,也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
开头五句,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刚刚停止,作者站在楼台高处,正凭栏远望。他看到那已经收复却又失掉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一句,是对过去的反省,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八千”一句,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在为收复中原而战斗。“云和月”是特意写出,说出师北伐是十分艰苦的,任重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上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下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此词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于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过片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乐观精神。“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这一联微嫌合掌,然不如此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它没有让人感到复沓的原因,在于其中有一种真气在。“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显示了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从而成为反侵略战争的名篇。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黄汉英 林晓洁 汤翠檀
◆视频拍摄:中山市教育技术中心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孙俊军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