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英文学校25载情倾中山慈善万人行
栏目:教育 来源: 发布:2021-02-27

2月26日适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山市2021年慈善万人行再度让全城欢腾。始于1988年的万人行,坚持每年举办,至今34届,是城市和市民博爱情怀的最佳诠释。

每年万人行,中山人都会发现众多“老面孔”。中港英文学校方队,已连续25载出现在欢腾喜庆的巡游队伍。今年万人行,中港英文学校师生通过内部组织“慈善嘉年华”,借助义演、义卖等活动筹集善款30万元,全部捐赠至市红十字会及石岐区、五桂山的红十字机构。


昨日,中港英文学校方队第25次出现在慈善万人行现场。余兆宇摄。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山最具社会责任企业传媒大奖”评选中,中港英文学校获得“十大慈善公益企业”殊荣。学校发挥的社会责任,又与慈善事业有着怎样的联系?引导师生深度参与红十字行动,建立中山最早的校级红十字机构,深入社区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全力支持国家脱贫攻坚事业……这所中山最早、国家首批知名双语学校结缘公益慈善事业超过27年,累计捐款捐物超600万元。学校董事长蔡国赞说:“点滴实践,汇成江海,中港英文学校鼓励学生建立回报社会终身意识,我们要培育对祖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7年春风化雨:引导“中港”师生深度参与万人行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大批爱国商人回乡创业。在香港教育界已成就一番事业的蔡国赞回到了家乡中山;与开工厂、办企业、投资金融及房地产的其他乡亲不同,蔡国赞选择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创办中港英文学校。

时至今日,“中港”已形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完整办学体系,在中山、江门两市开设新校区,在校学生人数超4000人。

1994年,中港英文学校幼稚园部率先在中山石岐区落成。岁末,校方举办首届新年嘉年华活动。“义卖、义演,非常热闹。教师、孩子、家长一起‘上阵’。孩子们玩得开心,又能在潜移默化地建立公益慈善意识。”蔡国赞回忆说,“当年的嘉年华共为万人行筹得款项1.5万多元,我记得在当时单位捐款中排到前三名。为此,市红十字会领导还专门赠送了一幅名家国画给学校留念,我当即决定将这幅国画在家长中拍卖,又筹集了4000元善款,也同样捐给市红十字会,支持中山慈善事业。“


蔡国赞1994年起为学校构思的“慈善嘉年华”活动,成为中港英文学校引导师生、家长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

中港英文学校与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情缘,自此延续至今,累计27年有余。蔡国赞还讲述了两个关于万人行的小花絮。

由市红十字主办的慈善万人行,一直具有极高的全民参与度,规模和效果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中山的元宵节盛事。蔡国赞说:“当年的万人行,在农历正月初三举行,后来又改至农历正月初七‘人日’。我曾向市领导及市红十字会的负责人提议,把万人行的举办日期推迟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好让更多结束休假的新老中山人、港澳台及海外乡亲参加。第二年,慈善万人行改期了,体现这座城市从善如流、关注民意的特点。”

他还告诉记者:“学校支持万人行27年,为什么只参加25次巡游?很简单,幼儿园的娃娃年纪太小,参加长距离巡游有难度。1996年,‘中港’小学部开学;及后,中学部也逐步建立。自此,‘中港’师生每年都会加入欢腾喜庆的万人行巡游队伍。”

中港师生参加2007年度慈善万人行。

如今,中港英文学校是全市开展红十字行动、建立红十字组织架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建设最完善的学校之一。每年,校方多次组织师生,深入社区各个角落,为困难长者送去温暖,支持贫困学子发奋图强。目前,蔡国赞在市红十字会担任名誉副会长一职。1995年起,他就在市红十字会担任职务,致力贡献“中港力量”,推动红十字行动在中山造福社群。

中港师生参加2018年度慈善万人行。

社会责任:引导师生回报社会,专注教育现代化探索

27年来,“中港力量”为中山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公益慈善事业做出持续性的贡献。中港英文学校发挥的社会责任,受到“中山最具社会责任企业传媒大奖”组委会的关注。

始于2012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的该项权威评选,是广东省内地级市首次举办、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型活动,由中山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市内多个相关部门共同评定。获奖企业不仅在经济领域做出巨大贡献,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社会责任”与“企业担当”。“中山最具社会责任企业传媒大奖”连续举办5届评选,近600家企业参评,表彰优秀企业260家,在中山企业界树立了权威和口碑,是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中港英文学校获得“第五届中山最具社会责任企业传媒大奖”的“十大慈善公益企业”大奖

27年来,除了开展红十字行动、支持中山慈善万人行外,中港英文学校更坚持深度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在国家脱贫攻坚战进入关键时刻,中港英文学校坚持贡献力量。

去年11月,在全校师生、家长、家委会成员的支持下,中港校内爱心基金支出36.39万元,采购一大批中山智造高质量电器,定向送达中山的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地区——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的异地搬迁点,为困难群众送去“先安居,再乐业,彻底挖断穷根”的祝福。

去年11月,中港英文学校的师生、家长合力为中山对口帮扶的昭通地区募集爱心物资,装满一辆重型货车,送至昭通永善县。

中山是滨海城市,昭通永善坐落在山区。接下来,中港英文学校将与永善县中山博爱学校“结对子”,搭建“山海协作”长期交流和互助平台。蔡国赞告诉记者:“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不代表扶贫工作就此结束。我们以坚持‘绣花’的毅力,为山区孩子提供更多务实支持,诠释‘精准’帮扶二字的内涵。”

去年12月26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蔡国赞又获得“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殊荣。

“中港英文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创新教育、培育创意人才。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将更加优质多元。良好的教育,就是人民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在颁奖现场,蔡国赞说,“获得这沉甸甸的奖项,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希望未来能继续为教育现代化事业尽一份力。”


在第十五届全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蔡国赞获得“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殊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红十字”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山,来自中港英文学校的志愿者积极响应卫健部门的号召,走上街头,坚守社区岗位,为全民防控贡献力量。

中港英文学校小学部校长谢慧回忆说:“在厚兴社区,我们发现一位怀孕的老师坚守岗位,为进出小区的市民测温及登记。这太辛苦了,我们要‘赶走’她。第二天,她让丈夫过来,替换她站岗。事情虽小,却很打动人。”

这是中港英文学校坚持“善待师生,稳打稳扎”原则催生的“小事”。

疫情之下,中港教职工花费更多精力,履行关爱孩子、关注社会的职业使命。在学校“咬牙”坚持的时期,“中港”郑重宣布,不裁员,不大幅度减薪。

受疫情影响,停课几个月,收入为零;60辆校车停驶,要做保养及缴纳保险费;全校各项设备,同样要定期维护。作为民办学校,“中港”面临巨大压力。当时,校方可按法定标准,向员工支付金额相当于最低工资标准8成的薪酬。

蔡国赞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每个岗位,事关背后教职工及其家庭的福祉。2-4月份,‘中港’克服自身的困难,拿出400多万元,给全体教职工正常发放了工资,尽可能不影响他们的生计和生活。”这一充满情怀的善举,彰显了“中港”对社会责任的诠释,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蔡国赞总结说:“学校从方方面面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师生回报社会,是专注教育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正在协助中外学生建立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培育完整的新人。通过一系列具体化、潜移默化的行动,让孩子逐步建立同情心及回报社会的观念,形成终身意识,无论毕业后从事哪种职业或创业,大家都能为社会提供更大的贡献。”


◆中山商报
◆文/记者 范展颢
◆图/中港英文学校(除注明外)
◆编辑:李红
◆二审:赖传洪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起飞!带你沉浸式体验中山阜沙直升机场
原创 17311人浏览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