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全省通报表扬!中山一批集体和个人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表现突出
栏目:民生实事 来源:中山+ 记者 黄靖怡 发布:2025-07-02

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广东省对一批在推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中山市有6个集体、7位个人获表扬。

记者从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获悉,这次一批集体和个人获表扬,展现了中山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创新实践和担当作为。

亮点1:敢啃硬骨头,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在“工改”奋战的1000多天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企业家勠力同心、日夜兼程,如今中山“工改”破局成势。据统计,三年来,中山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7万亩。

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专班牵头单位,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在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要素保障、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局创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7万亩,完成规划报建面积超3874万平方米,耕地面积增长率连续两年全省第一,2024年中山“工改”经验入选国家级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同时深入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累计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万亩,种植绿化乔灌木超96万株,“见缝插绿”相关做法在全省复制推广。

经过整治后的南朗街道中心一河。(资料图片) 记者 余兆宇 摄

三年时间,中山通过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实现了从“被点名”到“作样板”的蝶变。今年端午节前后,全市各镇村掀起龙舟赛热潮,小榄水道、坦洲安阜涌等河涌更是时隔多年重现竞渡盛事。

作为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水污染治理专班牵头单位,中山市水务局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水污染治理,创新实施“六污同治”策略。通过统筹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六大污染源治理,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中山还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数据显示,该局累计新建管网6451公里,完成1500个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城镇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106条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亮点2:一二三产融合,乡村走出特色路

六月的南朗街道崖口村,千亩稻浪翻涌如海。村口的农家乐飘来阵阵煲仔饭香,骑行爱好者们沿着彩虹公路飞驰而过,民宿小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在乡村振兴方面,中山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崖口村。(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崖口村以农文旅产业发展为特色,以强村公司为新引擎,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攀升。通过“一部片”宣传片提升知名度,卖好“一粒米”打造富硒大米品牌,美化“一方田”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种植格桑花海,拥抱“一片海”盘活海鲜产业链,奋力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2024年,吸引游客近600万人次,强村公司收入超420万元,同比增长近6倍。2025年春节期间,单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

三乡镇塘敢村的田野里,游客正在体验采收脆甜的塘敢萝卜……短短几年,不仅塘敢萝卜单价翻倍,实现品牌溢价,更带动农文旅产业升级,打造集农业种植、休闲观光、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田园观光路线。这些成果离不开强村公司的建设。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三乡镇副镇长黄基沿牵头指导全镇17个村(社区)制定“一村一方案”规划,成立强村公司21家,2024年带动村集体创收超3000万元。深入推进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100%完成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改革经验。三乡镇成功入选首批省级典型镇,雍陌村、塘敢村等5个村居入选省级典型村,2024年,三乡镇获评广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

桂南村一景。(资料图片) 记者 黄艺杰 摄

表现同样亮眼的还有全国百强镇小榄镇和国家3A级景区的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小榄镇以现代化小城市标准推进建设,累计“工改”6000亩,建成高标准厂房400万平方米;依托“中国脆肉之乡”优势,打造15亿元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GDP达586.4亿元。桂南村党总支书记谢家和带领该村完成148栋农房改造,提升道路600米,新增停车位168个;打造“旗溪创谷”吸引50名青年创业,农文旅项目蓬勃发展,游客和新村民纷至沓来。

亮点3:推动改革创新,为幸福生活加码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体制机制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核心突破口,也是构筑“百千万工程”四梁八柱的关键。

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发展推进科科长魏勤在基层赋能、项目落地、任务谋划等方面,探索推动一批改革,取得了扎实成效:协助组建镇村工作队,推动200多名市直机关下派干部全覆盖挂点包干222个涉农村(社区);探索建立“镇村吹哨、部门报到”项目推进机制,推动3800多名中山本地籍干部回村开展提升自家农房风貌、自家美丽庭院等“五个一”工作,有效解决基层在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同时,他还研究制定中山市“百千万工程”年度工作要点,梳理形成环五桂山美丽乡村公路、“香山会客厅”建设工程等30个重点项目,在深化改革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进。

而在低效工业园改造中,黄圃镇干部吴一民创新探索出“村企合作公开遴选”模式,推动马安村项目成为全市“工改”标杆。他牵头的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整合土地1061亩,预计年产值将从11.9亿元提升至60亿元。

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大岑片区)项目(2024年8月航拍)。通讯员供图

古神公路(十水线至东兴东路段)立体交通改造工程在历经数年的紧张施工后,迎来主线通车的历史时刻。同时,东兴中路、曹一工业大道等一批老旧道路也完成了改造提升。近年来,古镇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聚焦民生需求,以“交通大会战”为抓手,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古镇镇“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日益显现。

在立交改造工程建设中,面对高压燃气管道影响施工的难题,古镇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创新工作思路,科学编制燃气保护方案,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同时,通过积极协调市属部门加快互通立交建设,确保了古神公路古段于2024年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彻底打通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区域交通联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此外,东裕路、迎丰东路、顺平路以及顺成三路等一批新建道路也相继建成投用。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完善了城市路网体系,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产业迭代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亮点4: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大合唱”

“百千万工程”不是政府唱“独角戏”,是需要万家参与、共建共享的“大合唱”。

东凤镇工商联(商会)发动企业家为东凤二中重建捐资,并引导企业投身“工改”,成功盘活低效用地900多亩,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创新推出“商会+乡村”共建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建华控股集团创始人许景新始终心系家乡,累计捐资超1亿元支持教育文化事业。他捐建小榄镇公共图书馆,实施“建华教育赋能计划”,在多所学校设立“建华梦想中心”,持续为乡村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广东格美淇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盈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捐款超9000万元支持民生项目。作为东凤二中重建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她不仅个人捐资500万元,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重建。

东凤二中重建工程动工奠基仪式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 易承乐 摄

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梁科胜仍以饱满热情投身工程建设。他带头拆除自家违法建筑,动员居民参与环境整治,在“我为石特认种一棵树”活动中发挥模范作用,带动港口镇石特社区旧貌换新颜。

据介绍,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中山全市上下瞄准“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党员干部正以实干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自发参与到“百千万工程”工作当中,汇聚形成推动“百千万工程”早见成效的合力。

统筹:记者 黄凡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