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全域治水守江河安澜,铁腕治污以真心惠民
栏目:民生实事 来源:中山+ 记者 张房耿 隋胜伟 闫莹莹 李红 发布:2023-10-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秋风乍起,搅起满湖碎金,中山市沙溪镇土瓜涌上的小石桥静静守候,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秋意图。多处往日“黑臭点”变成“网红打卡地”,沿河群众直接受益,共享河岸好风光。这是沙溪镇治水的成效之一,也是中山近两年来治水攻坚战的缩影。

2023年8月21日,南区街道组织开展水体治理工作实地调研活动。图为该街道的北台涌水污染治理点。记者 黄艺杰 摄

回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群众诉求,中山近两年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啃下水污染治理这块“硬骨头”。治水攻坚两年,中山坚持治水“一盘棋”,协同推进“六污同治”,日均投入近8000人“大兵团”作战;累计投入130亿元,完成232条河涌整治主体工程,353条河涌全面施工,新建污水管网超296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规模56万吨/日,还有在建污水处理厂10座,年内将再增35万吨/日。

治水攻坚两年,中山全市达到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求的行政村增至160个,治理率由2021年中的25%升至72%。内河涌水质状况整体改善,2023年第三季度全市河涌CWQI(城市水质指数)同比央督时(2021年第二季度)改善30%,黑臭河涌由央督时的306条减至150条,减少51%。群众满意度成为全市检验治水成效的“金标准”,治水治出一批高质量民生民心工程。

坚持“一盘棋”,集中精力打大仗

“全市‘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首先从治水开始”,2021年中山成立中央环保督察通报问题整改暨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当天,市委书记郭文海如是说。当日,中山打破“九龙治水”格局,成立治水指挥部,强力统筹全市治水工作。

加快水污染治理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决不能按部就班,必须日夜兼程地奋斗。郭文海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高度统一思想,坚持“一盘棋”思维,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明确治理时间表、施工图,集中全力打一场大仗。

成立指挥部,目的就是加强市级统筹,对治水工程的技术路径、治理策略、资金来源、运行机制等进行统筹谋划。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总指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带领全市上下认真对照检视,深入查摆问题,深刻吸取教训。向外,学习深圳茅洲河、汕头练江等成功治水经验;向内,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团队开展了多次专题研究讨论,不断调整、完善整治方案,明确了“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的治理思路。

我市实施“一流域一策”“一河一策”,下定决心把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作为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用最硬举措、最高标准,排除万难、铁腕治污,打一场没有退路的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大兵团作战,众志成城攻坚克难

中山水网密布,纵横交错,1000多条河涌相互交融,水质相互影响,导致治水工程点多面广,困难重重。然而,这场攻坚战没有退路,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治水之战,不仅在于决心,更在于战法。大兵团作战,则标志着中山治水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2022年5月5日,中山市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启动仪式在民众街道多宝涌边举行。记者 夏升权 摄

2022年5月5日,中山市水污染治理大兵团作战启动仪式在民众街道多宝涌边举行。同一时间,从南部的三乡镇西山涌,到西部的横栏镇低沙河、沙溪镇六乡涌,再到东部的中嘉污水处理厂,北部的三角镇光明村,5个分会场的启动仪式同步进行。

中山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全力推动所有黑臭水体进场施工,变“串联”为“并联”,打开整体作业面;研究制定更多更符合实际的激励措施,增强承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工程约束机制,向管理要效率,督促各施工单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大兵团作战”不打折扣。

中山实施的大兵团作战方式,不仅明确了治水的总目标,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图,明确了任务进度表,为治水攻坚战拉满了弓。以一张治水图,涵盖中山境内的16条外江和1041条内河涌。按照大兵团作战的规划,中山按照不同河涌流域将全市分为若干区域,并分别设立16个水环境综合系统治理项目。据统计,全市治水工程日均投入一线参建人员一度超过8000人。

距2024年全市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只剩不到一年时间,水污染治理已到了决战时刻。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暨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市委书记郭文海再次强调,全市实践证明“大兵团作战”是确保如期保质完成治水攻坚任务的关键一招。

“要完成中山艰巨的水污染治理任务,只有动员群众,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10月21日,在调研水污染治理现场,郭文海强调只有群众参与才能保证治水的质量和速度,属地镇街要扛起主体责任,村(社区)党组织要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共同监督治水,把行之有效的四方“举牌验收”模式推广用好。

“六污同治”推动“治一片成一片”

“自从这里的河水变清、公园修好后,我们就天天来这里聚会,在一起唱歌、聊天、散步,退休生活很惬意。”每天早上7点,位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大溪河边口袋公园的亭子,便成了周边居民最爱的天然“歌厅”,来自盈彩美地小区的孟大爷高兴地分享着日常。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中心河——大溪河治理卓有成效。记者 易承乐 摄

全长2.8公里的大溪河是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的中心河。孟大爷是大溪河河水变清、两岸变绿的见证者之一。早些年,由于上游工厂、居民区和农村污水的排放,大溪河生态环境被破坏,水质逐步沦为了劣V类。

市民在大溪河边的凉亭里娱乐。记者 易承乐 摄

大溪河的黑臭在全市并不是个案。问题在哪里,哪里就是发力点和突破口。在市委、市政府统筹指导下,中山市各级各部门锚定目标,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城镇、农村、小区、厂企、城市面源、农业面源等“六污同治”,拼出了一张“六污同治”的工程版图。

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在未达标水体的末端整治基础上,全面开展“六污同治”,实现各工程的系统衔接、查漏补缺,推动水污染治理“治一片成一片”。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支管到户、养殖池塘尾水治理工程年度任务数量、开工数量、完工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更让人欣喜的是,随着渠水复明,沿线的企业也自觉守护“水清岸绿”。“政府把排污主管都铺到我们厂门口了,我们当然要主动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位于第二工业区的中山市国泰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聂建光表示,去年企业投入40余万元进行厂内污水管网铺设,在厂区内平均下挖1.5米铺设了600多米的管道,收集企业内生活和生产污水,并进行沉淀静置、净化处理。

数据显示,治水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山内河涌水质状况整体改善,2023年第三季度全市河涌CWQI(城市水质指数)同比2021年第二季度改善30%,黑臭河涌由306条减至150条,减少51%。

完善管网系统,促治水提质增效

按照“六污同治”工程拼图,中山全力加快推进未达标水体整治,督促镇街同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厂企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污水收集、转输管网系统。

今年6月16日,大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正式通水。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市治水办强力统筹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关部门、镇街和建设单位全力攻坚,推动大涌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项目比原计划提前数月完工。污水处理厂通水后,大涌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5万吨/天,对提高区域污水处理率具有重要意义。

6月28日,港口镇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举行通水仪式。记者 易承乐 摄

6月28日,港口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三期工程举行通水仪式。该项目扩建处理规模为4万立方米/日,达产后港口镇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总处理规模将提高至8万立方米/日,可满足全镇未来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大幅提升水环境容量承载能力。

针对部分项目进度落后的情况,市领导奔赴现场办公督导。如板芙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启动施工近一年,但投入人员不足,总体进度滞后。10月21日,市委书记郭文海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来到现场,深究原因、解剖麻雀,要求项目施工方立行立改、扛起责任,围绕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拉开作业面,加大人力投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日夜兼程大兵团作战,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021年11月1日,大涌镇南文社区运升塘截污工程基本完工,有效提升社区的“颜值气质”。记者 文波 摄

近两年来,全市新建污水管网超2960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规模56万吨/日,在建污水处理厂10座,年内将再增35万吨/日。

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今年8月2日,民众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保护局)值班人员接12345热线通报,有村民拨打值班电话,称民众街道三墩村黄伦炽涌、三墩围尾涌发现白色废水。市镇两级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022年3月5日,民众街道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暨岸线环境治理启动仪式在民众街道沿江村举行。图为村民观看岸线环境治理效果图。记者 缪晓剑 摄

全民参与治水,已成为中山治水攻坚战不可或缺的力量。

中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治水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2022年,将水污染治理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入选十件民生实事,号召全市群众、企业和中山各级党委、政府站在一起共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为了争取全市群众的支持,中山做深做实群众基础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进村入户,开展治水工作宣传,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引导群众忍住阵痛、支持配合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来。鼓励发动沿河群众监督工程实施,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举报、第一时间解决。

治水过程中,施工难免会给群众出行等造成影响。我市从为群众考虑的角度出发开展工作,多听取群众心声,督促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加强工程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努力做到不扰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在治水过程中,我市重点打造标杆示范工程。坚持示范引领,加快建设一批样板河,对流经居民区的河涌提高治理标准,做好一河两岸绿化美化,实施重点河岸景观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秀水长清、鱼翔浅底、老百姓宜居宜业的人气旺地、生态福地。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1041条河涌水质监测显示,全市河涌水质综合指数改善10.57%,第三季度全市劣V河涌454条,占比45.35%,同比减少5条。2023年1-9月,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全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在治水的道路上,中山正一步一个脚印,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为实现“水清、通畅、岸绿、景美”而稳步向前。

打好两大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中山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治出环境改善、水清岸绿的新成效,更在于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工改”和“治水”两大攻坚战,中山主动探索绿色低碳“工改工”路径,努力实现源头治污、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经济与环保互利共赢,推动全市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目前小榄北区高端环保产业园核心区正有序建设中,已建设约18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启动,预计北区核心区今年10月投入使用。其余环保共性产业园正有序推进中。

中山的金钟湖公园风景怡人。记者 文波 摄

与此同时,中山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截至9月底,共有19家企业、10所学校、3座公园及19家商场/酒店/餐馆积极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在蓝天保卫战中,中山持续推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减排,深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面源精确管控。2023年1-9月,我市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为90.5%,累计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城市排第11位、珠三角第4位。

  在净土防御方面,市生态环保部门编制《中山市2023年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26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备案,积极推动4个地块开展风险管控与修复。中山还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源头立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中山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草案)》和《中山市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均已编制完成。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