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热土 C位以待 | “文化兴城”浓墨写  “文明底色”更鲜亮
栏目:投资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陈伟祺 江慎诺 谭桂华 发布:2023-03-3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文化是民族之根,文明是城市之魂。自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中山以“文化兴城”为方向和指引,重点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以香山古城、孙中山故居片区、香山名人馆等重点项目为牵引,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全面提升中山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城市精神文明提供了深层次的动力支撑作用。在全力办好民生事业、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上,中山正以更新的气象、更大的格局、更广的视野,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锚定更高目标,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名“好人代表”在中山好人馆与大家分享心得。记者 文波 摄

“文化兴城”为城市文明提供深层次支撑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山将“文化兴城”独立成章,既源于中山这座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更凸显出市委、市政府对中山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决心。巍巍五桂、泱泱岐水,孕育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杨殷、四大百货创始人之一马应彪、粤乐宗师吕文成等一大批闪耀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的乡贤俊彦,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美食文化。从香山文化、近现代商业文化中滋养壮大的多元文化肌体历久弥新,博爱包容的人文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交相辉映。

志愿者们参加植树活动。记者 缪晓剑 摄

抢抓机遇没有局外人,开创新局没有旁观者。2022年,《中山市文化兴城五年计划(2021—2025年)》《中山市文化兴城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两份文件颁布,中山“文化兴城”战略实施有了更清晰具体的方向和行动指南。

一年多来,中山深入挖掘香山文化底蕴,传承城市历史文脉,逐步推进孙文西路片区改造提升工作和“香山古城”建设。属地石岐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在空间优化、景观提质、业态升级、服务提效、活动策划等方面下功夫,现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中山积极围绕各类文化设施发展文艺展演、创意展示、文化娱乐等文旅新业态,推进古建筑、古村落等文化遗产资源旅游项目化开发,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合作推动非遗节目、文艺展演进景区等方面探索新路径和新做法,为省和国家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典型经验。

2022年5月18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记者 余兆宇

具体来说,中山市博物馆新馆的落成、百余家“香山书房”的投入使用,更是推动“文化兴城”不断走深、走实。2022年5月18日,中山市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公众开放。在大力推进“文化兴城”战略的背景下,中山市博物馆不仅从物理上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成了新的文化地标,更承载着香山岁月的经典之美,重构着新老中山人的精神家园。它在文化遗产搜集、保存、研究、展览、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让人们有机会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

此外,作为中山市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的重要项目以及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山成立“香山书房”建设领导小组,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整体统筹组织,各相关部门、镇街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在全市建成百余家“香山书房”,成为展示香山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中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1月18日,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开馆。记者 余兆宇 摄

文化是一定文明的具体存在模式,是文明形态的实践方式。正如中山市政协专职常委,历史学博士、教授胡波所讲,有文化才有文明,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香山文化的丰厚积淀,早已为现代文明开辟出了一片沃壤,开风气之先、走文明之路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根“绣花针”
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时值春和景明,徜徉在中山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车流、文明礼让的行人、贴心服务的志愿者……一路一风景,一步一陶然,对于“两个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山人民感受颇深。

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山捧回了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从此连续六届获此殊荣,“文明中山”成为金字招牌。

文明城市的创建,始终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条路上,中山不曾停歇。

>>建成开放101家香山书房

去年,中山建成开放101家香山书房,覆盖全市23各镇街;

>>新建改建100个公园

中山新建改建100个公园,口袋公园更是不计其数,为近500万群众逐步打造了“公园遍布 出门见景”的宜居环境;

>>完成供水管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

中山完成20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完成80个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让群众从“有水喝”迈向“喝好水”……

群众的笑脸和赞扬,让文明幸福之花在桂山岐水处处盛开,推动中山担当文明之城行稳致远。

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是一时一地的变化,而是始终向好的进步。今年1月9日,中山高规格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深入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1+10”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问题短板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各镇街针对硬件设施不到位、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整改。与此同时,围绕老旧小区、门户环境、交叉地带、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周边管理薄弱问题,以及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提出精细化管理要求。

全市上下闻令而动,掀起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热潮,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停歇的身影辗转在城市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市领导深入一线以身示范,党员干部志愿者俯下身子、亲力亲为……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初心、创建决心后,不少居民群众纷纷现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撸起袖子就开干,一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画面在中山徐徐展开。

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张家边东镇夜市。记者 黄靖怡 摄

街角方寸之地,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如今,走进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中山火炬开发区张家边东镇夜市,令人直流口水的各式美食摊档不胜枚举,烟火气十足。这是我市首个“引摊入市”的先行试点。这些摆置齐整的摊档曾经都是街边的“走鬼档”。“整治行动治标不治本,只会‘春风吹又生’,我们联合社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市场管理公司,将流动商摊规范起来,有效解决占道经营、卫生环境脏乱差、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火炬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副队长卢力健表示。

南头镇志愿者开展入户调查。南头宣办供图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入户调查听取意见活动,不仅让文明创建集思广益,指引城市微更新更到位,同时也将群众的真实需求“兜”起来,给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宜居体验。截至3月22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各镇街相关负责人均已带队开展入户调查听取意见,示范带动市镇两级1万多名志愿者深入240个社区(村)2272个小区(片区),走访群众74.6万户,入户完成率100.26%(其中,中心城区入户完成率99.15%),收集意见建议16016条,完成整改13728条,问题整改完成率85.72%(中心城区整改完成率72.51%),向市民反馈率97.92%(中心城区整改完成率98.37%)。

城市环境提升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它既是外来投资客选择中山、扎根中山的基础要素,也是市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密码”。自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号角以来,中山瞄准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的突出问题,以更多小切口入手,大刀阔斧发起攻坚,破解更多高频民生问题。可以预见,精细治理这根“绣花针”,将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百姓心里更美。

一幅文明画卷
绘满崇德向善的幸福图景

小善渐而大德生。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靓丽的外表,更在于洋溢的精神。

 市民牛均,面对邻居家突发火灾毫不畏惧、挺身而出,两度冲进着火出租屋,成功救出两名幼童;“中国好人”李展甜照顾身患残疾的邻居16年,一手包揽家中大小家务,事无巨细一一照料妥帖,不求回报;在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文旅志愿者贺亿强用摄影专业知识去帮助有需要的人,通过摄影培训,让听障学生“看见”世界的声音……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最美身影”,用自己的力量汇聚爱心的海洋,让身边人的生活更美好,让整座城市更加包容温暖,撑起了城市的精神脊梁,铸就了崇德向善的城市气质。

统计数据显示,一方面,全市共有762人获评“中山好人”,74人获评“广东好人”,44人获评“中国好人”,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近百名,全社会尊崇好人、致敬好人、回报好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蔚然成风;另一方面,从1988年中山出现第一批志愿者以来,全市共建设志愿服务中心(站、点)1400余个,注册志愿者超110万人,相当于每4个中山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由此可见,以好人队伍和志愿服务队为代表的群体已成为中山城市文明的一个亮眼标签。

2月5日,2023年“中山慈善万人行·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巡游活动隆重举行。记者 余兆宇 摄

文明的生长,非一日之功;思想的陶冶,常无声无形。今年举行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中,市民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巡游总人数达1.5万人,募集善款达1.32亿元。中山慈善万人行经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是“博爱”的精神内核,走出的是这座城市的博爱精神、人文精神、城市精神。经过30余载传承发展,中山 “慈善万人行”活动累计募捐善款超过18亿元,汇聚了向善的磅礴力量,已成为中山市民自觉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民俗节日,也是100多万旅居世界五大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港澳台同胞和归侨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着城市吸引力。

更多时候,善与美“渗透”于平常的生活中。在中山,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乐善好施者,平凡人演绎的温情故事比比皆是。近年来,中山连续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器官捐献数量也一直排名全国前列。

凝结了城市灵魂的城市精神,会引领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也决定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随着社会亲和力、市民凝聚力、文化吸引力不断有效提升,一种源自城市深处的精神气质,正释放出强大的城市吸引力与感召力,透过这些细节生动呈现出一幅新时代的文明画卷,令人怦然心动。

数读文明中山

中山“学习强国”学员总数超11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位居全省第一,参与度、人均积分、供稿量和采用量等核心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2022年全市注册志愿者超110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3万余场次,培训志愿者10余万人次,年度公益时数达1004万余小时,获国家级、省级志愿服务嘉许 150余项

经过12年培育,中山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方阵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762人获评“中山好人”,74人获评“广东好人”,44人获评“中国好人”,涌现出各级道德模范近百名。

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7个,实现镇街、社区全覆盖。挂牌成立首批28所乡村复兴少年宫。全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立队伍1.8 万余个,涵盖全市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规范设置各类规范服务阵地1519个

记者手记

文化是文明的载体。文化创造文明,文明推动文化。浓墨重彩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和奋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双重背景,正在从精神文明、城市气质等多角度赋予中山高质量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如今,走在中山街头,每一处绿意盎然的角落、干净整洁的路面都让人舒心;在小区、在路旁、在公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处处可见;在市场、车站以及各个公共场所,人们有序排队,秩序井然……这一切彰显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尺度,也不断充实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城市因文明而更添魅力,百姓因文明更得实惠,社会因文明更加和谐,宜居宜业的硬环境和软实力,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在这里汇聚。

实践证明,文明城市创建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之间,一直是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推动关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历程,就是一座城市硬实力增强、软实力提升、影响力扩大的过程,就是发展质量提高、创新能力攀升、营商环境优化的过程。

当文明的底色与发展的成色交相辉映,每个人才能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未来,我们一定会在这座城市中,看到更多“两个文明”互鉴共促、协同发展的“中山实践”。

>>扫码查看特刊

【统筹】记者 谭桂华


见习编辑 赖彤瑶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