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热土 C位以待丨“人才高地”生态好 “鸾翔凤集”迎发展
栏目:投资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王帆 通讯员 钟祖彦 发布:2023-03-3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三月春潮涌,四方英才聚。

3月30日,2023年中山全球招商推介大会系列活动暨第十届中山人才节开幕,本次人才节以“集聚海内外人才·支撑制造业当家”为主题,促进企业“资本”和人才“智本”相融合。天下客商、海内外英才,再度相聚伟人故里,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对中山来说,这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这两年,中山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产业转型和人才服务“两手抓”,“腾笼筑巢”和“招才引智”并举,举全市之力做实产业升级和人才强市诸多打基础、利长远工作,并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广泛凝聚“博爱人才、智汇中山”的社会共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人才总量不断壮大、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工作站在了全新的历史起点上!

打造10亿元“双创”基金
全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在去年6月7日召开的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把中山打造成新时代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大舞台。为此,中山紧紧围绕制造业当家,坚决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着力夯实吸引人才的基础性支撑。

同时,中山大力推动人才政策创新。2022年4月23日,中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等9部门发布《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以下简称“人才23条”)。未来5年,中山将投入50亿元,实现“双百双千双万”目标,即新增100名各领域领军人才、100个创新创业团队、1000名博士正高人才、2000名特聘人才、20万名高技能人才、50万名技能人才。

“人才23条”围绕实施战略人才支撑工程、人才培养强基工程、人才评价体制改革工程、人才生态优化工程等“四大工程”,全方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发展环境。


2022年6月16日举行的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 缪晓剑 摄

>>在战略人才支撑工程方面

中山聚焦新兴高潜产业中的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及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动成立10亿元规模的人才“双创”基金,重点支持高端人才发起的初创期企业、种子期项目。通过“政府播种、市场培育”的方式,增加人才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优化资本要素助推人才集聚。

建好“大平台”,引来“金凤凰”。

中山大力支持重大载体平台集聚顶尖人才,建立市级重大载体平台和重点人才单位清单,对纳入清单的平台和单位引进的顶尖人才,可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获得最高2000万元资助。


2022年,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通讯员供图

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持续评定培养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级创新科研团队,根据科技创新规律分类分阶段予以支持,其中基础研究类最高资助500万元、产业化类最高资助2000万元、投融资类最高资助3000万元。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开展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推动创新团队项目在我市孵化、实现成果转化。

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设立博士博士后创新工作平台。

高标准建设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出台专项政策推进留创园高质量发展,打造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特聘人才”评定制度
破“四唯”看贡献走出新路子

中山主动创新,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通过实施“特聘人才”制度,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引进培育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2022年,全市供共评定第一批“特聘人才”236名,有128人属新纳入的高层次人才,占比达54.24%。

在“特聘人才”“七类四档”评定体系中,中山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求和各行各业人才集聚情况,分别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和其他综合领域进行评定。

“特聘人才的评定,由过去‘全市单一的人才认定标准’调整为‘区分行业领域的多元人才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有真才实干的人才,在不同赛道脱颖而出。”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精神。中山“特聘人才”评定政策使部门单位有了更大的选才主动权。“用人主体拥有了主动权,也承担起更多的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将更好形成全市人才工作合力。”该负责人人提到。

中山“特聘人才”,按照A档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B档省内领先、C档市内领先、D档市内优秀的要求,分四档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人才津贴补贴。

>>在评价方式上

改变过去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标准评价、一条横线比较的“大锅饭”做法,构建“分层授权”评价架构,建立由组织部门统筹,职能部门牵头,用人单位举荐的三级工作架构。

“组织部门统筹全市‘特聘人才’工作,做好总体制度设计,规划各领域‘特聘人才’名额分配,并结合各部门实施成效进行动态调整,确保下放权限接得住、用得好。”该负责人介绍。


2021年11月13日至14日,中山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本次赛事设置46个项目,参赛人员超2000人,是中山市历年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技能大赛。通讯员供图

>>在评价标准上

中山不再简单依据学历、职称、荣誉、奖项来评价人才,而是突出以能力、实绩、贡献为主导。比如,在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竞争性领域,以人才的市场价值、经济贡献为主要评价标准,按照年度纳税前100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板块横向比较,根据纳税额度、年度贡献、研究成果、管理水平等维度进行系统性评价。在非竞争性领域中,则以人才的专业能力、业绩贡献、同行评价为主要标准,从专业技术、工作荣誉、岗位紧缺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高技能人才对中山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来说至关重要。针对乡村振兴方面的人才学历相对较低、技术水平较难量化、实操能力要求较高等实际情况,中山市坚持“量体裁衣”给予特殊政策,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田秀才”“土专家”纳入“特聘人才”范围。

礼遇优秀企业家
全力营造服务企业人才浓厚氛围

中山市大力优化企业家服务机制,礼遇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人才,培养集聚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

去年,中山市人大通过法定程序将11月1日命名为“中山企业家日”,以一座城的名义向企业家致敬,并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领军企业、制造业龙头骨干(培育)企业、总部企业董事长等,给予子女入学、医疗就诊等优待礼遇。


2022年11月1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举行首届中山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市不断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承载产业人才,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人才支持力度,选树一批优秀企业人才典型,深入做好企业突出贡献人才(团队)激励工作。

去年6月7日,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郭文海为获评“中山市爱才重才单位”及“中山市优秀人才”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去年9月7日,在翠亨新区中山国际人才港拉开“2022爱才重才月”帷幕,对一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工匠典型,以及研发人才、技能人才进行集中褒奖,授予“中山市企业突出贡献人才(团队)”荣誉,对个人给予20万元资助,对团队给予200万元资助。明阳集团等5个团队入选2021年度中山市企业突出贡献团队,潘洪辉等9名个人入选2021年度突出贡献人才。


2022年6月7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郭文海为获评“中山市爱才重才单位”及“中山市优秀人才”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证书。记者 夏升权 摄

    

落实一揽子保障措施
激励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在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郭文海要求全市上下要形成尊重人才、呵护人才、包容人才的社会氛围,强调一方面要向先进地区学习,下大决心、竭尽所能提高人才待遇硬条件;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在软环境上发力,用心用情,无微不至关心呵护人才;要求利用中山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高的资源和条件,满足高层次人才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只要凭“人才卡”,不仅人才本人,包括其配偶、子女、父母,都可以享受便捷就医等绿色通道服务。

中山深刻认识到,做人才工作,首先要将现有人才关心好、呵护好、使用好。

◆ 为此,大力推动实施人才生态优化工程,加强人才住房、医疗、社保、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保障,让人才在中山留得住、用得好。

2015年以来,办理各类人才子女入学转学近10万人,高层次人才子女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入学及转学,均纳入政策照顾生优先安排。

◆ 为帮助人才减轻购房和还贷压力,中山市一方面大力稳楼市,坚持“房住不炒”,始终确保中山商品房均价在大湾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另一方面,发挥公积金作用,明确国家或省重大人才工程人才、特聘人才、正高职称人才、博士、获评中山市首席技师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可获得上浮5倍的贷款额度;副高职称人才、全日制硕士、高级技师可获得上浮30%的贷款额度;技师可获得上浮20%的贷款额度。

截至2023年1月,中山已发放人才公积金贷款746笔,发放贷款金额4.7亿元,相比商业贷款节省利息10838万元,最高一笔贷款获批191.6万元。

>>在人才安居方面

中山还大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人才房建设管理的工作措施》,建成全市首个市级人才房项目“香寓城南时光”小区,120套人才周转房已全部投入使用;加强资源整合,统筹推进全市5000套人才房建设,完成864套市级人才房选址调研和方案制定,成立人才安居公司。镇街已筹建人才房1260套。

>>在人才就医方面

中山制定《关于全面优化人才医疗服务的六条施》,将人才医疗服务范围扩展到人才及其近亲属,服务对象增长6倍。还在全市三甲医院门诊设立服务专窗,在公立医院门诊设立绿色通道,在“云预约”平台开设人才医疗服务端口,人才医疗更加便捷。

>>中山国际人才港及政务服务中心

2022年9月,中山在与深圳仅有一桥之隔的翠亨新区,正式启用中山国际人才港,打造富集人才服务、创新、猎头的湾区人才服务的“总枢纽”。


中山国际人才港。记者 文波 摄

在全省率先提出“人人都是VIP”服务理念,打造19个“一对一”VIP窗口。2022年8月,成功申报“广东省政务服务标杆中心”,成为全省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标杆和示范。目前,中山市共有11个市直部门,在中山国际人才港设立13个服务专席,可办理651项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业务办理。启用6个月以来,受理人才咨询1800余宗,组织开展人才活动26场,服务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次。除了翠亨新区总枢纽以外,各镇街均有布点人才服务中心,形成了全市一体化的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

去年,中山市在岐江新城打造全省地级市首个人才公园,以“人才之名”,向人才致敬。中山人才公园占地770亩,以科技、教育、人才、生态融合为理念,以“博爱人才、智汇中山”为主线,打造“一轴两岸四域”景观,打造新时代中山“聚天下英才”新名片。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建成中山人才研习馆(国情研修基地),打造展示体验空间和宣传人才政策、展示人才成果、服务凝聚人才的重要阵地。

如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新时代人才画卷,正在中山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徐徐展开。

中山市将紧紧抓住“双区”驱动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重大历史性机遇,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美丽中山、投资热土”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扫码查看特刊

【统筹】 记者 张房耿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陈彦 三审 徐小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