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把负面典型抛给昨天,把正面示范写在当下留给明天!
栏目:治水 来源:中山发布 陈晔 林绮武 发布:2023-10-24

中山拥江揽海、河网交错,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但由于多年粗放式发展,河涌污染日趋严重。2021年10月2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中山治水典型案例,直指中山治水工作推进缓慢,污水直排现象突出,部分水体治理成效不稳定。

治水,是沉甸甸的政治任务,更是对一方百姓的责任担当!新一任中山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下定决心直面问题、排除万难、铁腕治污。刚到任一天的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央督通报当天立即到污染河涌现场调研,并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反复观看典型案例片,对通报问题诚恳接受、深刻反思,吹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号角。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专章部署,以中心工作的力度,提出坚定不移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两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逢水必看、遇水必问,经常不打招呼、不分昼夜,直奔治水工程一线调研;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两周一次专题研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打一场水污染治理的翻身仗!

然而,中山治水任务极其复杂艰巨,不是一条河两条河的问题,而是系统性问题。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例如不少群众反映治水资金投入大、进度慢、成效差,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分包。中山果断叫停全市治水工程项目,提前开展全面审计,坚决整治单价虚高、过度设计、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期间,中山依法处置了某央企涉嫌非法转包截污工程问题,重拳打击工程建设项目层层转包分包现象,坚决把财政资金用在了“刀刃”上。

在摸清底数、审计整改的基础上,中山坚定不移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把治理重心从“水”转到“污”上,形成了以“控源截污”为核心、“六污同治”(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厂区改造、小区雨污分流、农业面源治理、城市面源治理)的总体思路;实施“一流域一策”“一河一策”,确保治一条成一条;坚决打破“九龙治水”,高标准成立市治水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指挥,市四套班子成员分流域、分片区挂点包干河涌,市治水办“一竿子插到底”统筹全市治水,实现治水“一盘棋”;建立市镇一体共担主体责任机制,23个镇街均成立流域治水专班,由各镇街书记担任流域长,将水污染治理工作的考核比重由 30%大幅提升至 50%;全面启动“大兵团作战”,先后抽调 390 名市直机关干部下沉基层一线攻坚治水,推动施工单位挂图作战、插旗攻坚,治水工程日均投入一线参建人员超 8000 人。

治水处处是难啃的硬骨头!低效工业园聚集了全市超三分之二的生产排污企业,是水污染主要源头之一。中山协同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和水污染治理,两年来累计拆除整理超 2.6 万亩低效工业用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清拆河湖构筑物 51 万平方米,清理违规堆放 119 万平方米,在建 25 个环保共性产业园,从源头上彻底减少污染排放;坚持系统治水,推动全市“排水厂网一体化”;下决心对暗涵动真格,“一涵一策”研究解决方案,确保治根治本。

治水资金投入大,但决不能成为“唐僧肉”!郭文海同志反复强调,“无论涉及到谁,在治水问题上搞劣质工程、腐败工程,必将严惩不贷!”两年来,中山重拳整治治水领域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了原市水务局局长谢世华、黄圃镇原副镇长曾庆筹等治水工程领域腐败案件,推动治水工程审计、巡察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治水成效的“金标准”,将水污染治理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和十件民生实事,创新推广“四方监督验收”模式,由治水办、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村民代表共同“举牌验收”,广泛动员全民治水,组织懂治水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奔治水现场督查,坚决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工程。

经过日夜兼程奋斗,今天,中山1041条河涌中,黑臭河涌较央督时减少已经过半;8条央督河涌中,7条已基本实现不黑不臭;新建管网2960公里,污水处理厂完工通水7座,正在施工建设10座,污水处理能力较央督时已经实现了大幅提升……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这些中山人民曾经熟悉的图景再次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事非经过不知难,但踏平坎坷终成大道。水污染治理虽然依旧任重道远,但经过这两年的披荆斩棘,把负面典型抛给昨天,把正面示范写在当下,留给明天!

还全体市民秀水长清、江河安澜
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这是中山的承诺
更是中山的行动!


编辑  张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