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 | 中山市“文化兴城”战略的港口实践探索
栏目:工改 来源:中山日报 苏嘉威 发布:2024-12-10

【前  言】

习近平文化思想,吹响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号角,强调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二十大也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两个结合”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广东省中山市,领风气之先,以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闻名全国。岐水泱泱,秀美水乡,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中山“文化兴城”战略部署下,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岐江新城重大产业平台主阵地的港口镇,以“文化兴港”工程建强文化载体、打响文旅品牌、促进共建融合,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文化形象,在粤港澳大湾区唱响文化兴港旋律、产城融合乐章。

航拍港口镇。(资料图片)记者 王云 摄

坚定目标:
让港口焕发新的文化枢纽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地处大沙田地区的港口镇,河网密布,物产丰盛,自清朝时期成为石岐通往广州的重要港口,这也是港口镇的名字来源。“港口”本义运输枢纽,地位关键,但随着城市日渐发展,港口镇在中山版图里的地位不高、印象不深、存在感不强,甚至被称为“城乡结合部”,成为兄弟镇街、城市通往中山的“过道”。彼时的港口镇,历史文化积淀不深,对水乡文化缺乏具象化的认识和呈现,文化活动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没有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IP,文化场所的利用率低,文化人才和团体长期处于“放养”状态,缺乏镇级层面的资源整合和人才发掘,由此带来的文化特色不鲜明、文化品牌打不响、文化场所功能单一、文化活动覆盖面不足、文化人才队伍发展滞后等文化发展“痛点”,一度成为制约港口城市发展的“堵点”。

2021年以来,港口镇新一届党委以中山市委“文化兴城”战略为方向指引,港口文化发展逐步得到改造、改善、改观。港口镇党委高位统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将文化工作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持续推动,一以贯之创新开拓和持续推进。得益于文化逐渐在这片水乡大地蔚然成风,港口也锚定“1+6+N”(一城六港N特色)的发展战略目标,奋力建设党建示范港、高端智造港、交通枢纽港、平安法治港、幸福民生港、生态文明港,现代化“高端产城、活力港口”高质量起航。

2022年,港口镇着手谋划推进“文化兴港”工程,紧抓文化发展“灵魂”,凝聚强大文化资源力量,着力“疏通”文化发展堵点。这是一项要一改此前港口文化发展面貌的工程,党政全体领导班子凝聚各自分管领域资源,各职能部门、村(社区)共同发力,汇聚起镇内各大文化团体、中小学校、重点企业,将发展文化的决心和工作触角延伸到全社会的各方面,提出以“一二三四五行动”推动“文化兴港”工程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在强化组织统筹、搭建文化平台、打造文旅品牌、凝聚文化力量、用好文旅抓手等五个方面协同发力,用三年时间推动港口镇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大提升,焕发港口新的文化枢纽地位和作用。

奋起直飞:
打造镇街发展的独特文化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2022年7月1日,历经1个多月工期,港口镇文化中心大堂正式改造为“港口镇文化展厅”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前来参观从北京引进的展厅首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同一天,展出沈周、唐寅、徐渭、居廉等大家真迹的“中国古今书画精品展”在港口保利文化中心展厅开幕。一天内,港口的文化盛事为中山带来了新尝试、新气象、新影响。

2022年12月,当港口镇“文化兴港”三年行动在“文化兴港”主题研讨会上被系统阐述时,应邀参与的省、市文化专家学者和媒体都对港口的文化发展和城市形象刮目相看,尤其是当忽培元、刘斯奋、周晓陆、李琰、杨杰祥等知名文化“大咖”先后在港口办展览、开讲座、兴沙龙,一时间,港口成为众多省、市、镇文化人士的关注焦点坐标,“文化兴港”也成为了中山镇街发展中的独特文化现象。

“港口这座城市正在奋起直飞,经济文化建设上都充满活力,我们将会和美术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建立广泛联系,通过系列交流活动带动优秀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国务院前参事忽培元近年来多次造访港口,不仅为领导干部带来《乡村振兴与干部成长》文化讲座,而且为广大港口乃至中山的文化文学爱好者带来其“西北风吹——忽培元书画作品巡展”首站展览以及其新书《同舟》创作分享会,“忽培元工作室”也选址落户港口,这些都以点带面地体现出文化“大咖”对港口文化发展现象的支持与认可。当忽培元先生在港口镇中心小学与一众师生即席挥毫赠字,在港口镇文化中心与一众学生就写作和乡村发展交流互动,先进的文化创作理念和乡土情怀就潜移默化地在港口人民心里扎根,港口也逐渐向文化发展高地蹄疾步稳地奋进。

在“文化兴港”三年行动中,游戏游艺、水乡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音乐文化五项特色文化,如同五条色彩鲜明的彩带,交织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联动迸发出独具魅力的文化活力,港口人民的对自身的文化定位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树立认识、强化自信。“中国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和广东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落户港口,至今已有金马、大象、德必胜等200多家游戏游艺及配套企业落地,从2008年开始,中山国际游戏游艺博览交易会成功走过16届,影响力与日俱增,将中山游戏游艺产品推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年产值超40亿元;国家非遗中山咸水歌传承基地下南小学不断传唱着岭南水乡古韵,《美丽大南》《大南好地方》《港口清廉颂》等现代咸水歌作品先后推出,将时代特色与传统唱腔完美融合起来,港口天后诞民俗、龙艇制作技艺等水乡传统“非遗”项目得到新传承,焕发新活力;在制造业当家的奋进征程中,港口的企业不仅发展经济,还将企业文化视作推动发展的软实力,悦辰电子的“妈妈岗”党建品牌、中益油墨的毕昇印刷文化、青玉立坊的“共榕共生”园区文化都为企业发展赋予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民主小学的民乐悠悠、群众小学的书墨飘香、中南小学的热情足球、西街小学的传统武术,党史、镇史、校史“三史进校园”得到深入推进,港口校园文化越发特色鲜明,引导学生爱党爱校爱家乡,成为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动力;三年8首城市形象原创歌曲,题材囊括港口风土人情、景观美食、企业文化,在深圳文博会首发原创音乐专辑,让“听着音乐导航港口”成为现实,学校、机关单位、园区、食店都成为港口音乐文化的传播地。

上述五项特色文化相融相适,融入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让港口文化现象更加立体具象,可感可知可传播,也让港口文化的新内涵、新表现、新地位成为港口人民文化自信的最好诠释。正是因为港口文化发展路径清晰、态度坚决、一以贯之,这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才能持续出新出彩。

创造创新:
闯出一条港口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路径

“有人会不解,为什么是港口?我觉得,只有在港口才能成。”2024年9月29日晚,港口镇连续第二年高规格举办“活力港口”系列文化活动之京剧专场演出,镇文化中心广场熙熙攘攘的市民观众囊括老中青幼各年龄段,座无虚席。舞台上,周洪武、宛励新、李卫3名国家一级演员携中山京舞团、国剧团联袂演出,将传统京剧唱段与服装设计、舞台铺排、舞蹈展示等创新点相结合,为市民朋友呈现精彩绝伦的京剧国粹盛宴。演出后,周洪武感叹,正因为港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文化的培育和引进,重视人才团队建设,才能让这批优秀演员愿意在港口演出,并培育本地京剧爱好者更好更系统地发展壮大。

周洪武在港口的成功演出并非个案,这得益于港口坚持以品牌建设促文化创造创新,通过塑造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推动港口文化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自从2022年7月首推“活力港口” 系列文化活动品牌以来,港口镇持续引入市内外优秀文化资源,联动社会力量打造特色文化项目,至今已举办品牌活动53场次,惠及超15万人次。本着“文化+”的思路,港口镇深挖资源、强化联动,“活力港口”系列文化活动、“我爱港口”文创、“多彩港口”文旅线路三大品牌的文化聚合力不断增强、蜚声在外,得到越来越多市内外文化团体、机关单位的联动支持,摸索出一条港口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路径。

“杉杉”“莲莲”组合上阵宣传港福路宵夜街。

2022年8月,港口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落羽杉、莲花作为港口镇“镇树”“镇花”的议案,同月举行的“港口镇官方形象产品发布会”上,由港口本土设计者史超、高柏佳以落羽杉、莲花为原型设计的港口镇城市官方形象“杉杉”“莲莲”横空出世,突显落羽杉、莲花所代表的港口人民正直向上、纯朴高洁的人文性格,“杉杉莲莲”主题表情包成为干部群众日常社交媒体交往的最爱,“杉杉”身上的“活力橙”也渐渐成为代表活力的港口主色调,见诸于各大文旅场所和文化活动。本土企业商家先行展示、德必胜、原森太、青玉立坊文创店等纷纷加入“杉莲文创”联名设计、制作、展示、销售的全链条中,打造兼具设计、艺术、实用的系列特色的17款“我爱港口”文创品,推出《港口文旅手帐》和《深玩港口》文旅折页,集中亮相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和2024年中山书展,全面展示港口文旅文创发展最新成果。除了有形的文创IP外,港口还注重打造无形的文创IP。“三年8首原创文旅形象歌曲,只有港口才有,而且都是质量高的作品。”自2022年起,港口镇联合本土音乐人、市原创音乐协会副会长李保涛,以及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李董超、深圳市音乐剧协会副主席何亮等音乐“大咖”,先后推出《活力港口》《二马路》《港福路》《港口排骨饭》等 8 首城市形象歌曲,并整合为《港・航》城市形象音乐专辑,用音乐诠释城市的活力与魅力。2024年10月,《二马路》荣获“金湾奖”原创音乐金曲大奖。港口镇还相继举办“绿树成音·共榕共声”原创音乐作品展、“涛声万钧”李保涛x欧钧作品音乐会,多首港口城市形象歌曲轮番上演,让原创音乐文化蔚然成风。

图片

有了文创IP,就有了地方优秀文化的印记,就有了推广宣传的活力,“港口八景”“多彩港口”文旅线路品牌应运而生。由市民投票选出的“湿地映翠”等8处港口特色美景以及根据景点特色系统集成的“秀美水乡”“历史繁华”“城央锦绣”等3条文旅线路成为市民群众出游打卡的“香饽饽”,2024年初在港口八景之一“杉群竞秀”策划举办的港口镇落羽杉美拉德冬日集市,2天吸引过万人次参与,打造出港口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热点。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推介会的持续举办,港口美食节的持续打造优化,也让黄金十字商圈、港福路宵夜街持续成为港口烟火气最旺、人流最集聚的消费高地。“我们特意从深圳来品尝‘港口家宴’十二道菜式,食材新鲜,烹饪手法也非常独特,以后还会再来。”2024年国庆假期专门来港口游玩的游客张先生表示。除了特色美食受到市民游客的追捧之外,国庆假期港口的酒店住宿也同样火爆,艾美、亚朵、俊诚海逸等酒店入住率100%。早在深中通道通车前夕,港口镇就提前谋划、前瞻布局,将“多彩港口”文旅线路打磨得更加全面系统,举办文旅专题新闻发布会, 推出“开新车、过新桥”深中(港口)车友巡游活动、“深中有港口”青少年儿童采风研学活动等“七个一” 系列活动。精心打造推广“港饮港食港口正”美食文化品牌,推出“港口家宴”十二道菜,持续推广黄金十字商圈、港福路宵夜街、青玉立坊、中山粥厂等美食文旅地标以及港口排骨饭、大南岛小河鲜等地道美食。在首届“港口排骨饭争霸赛”上,囊括故事、歌曲、地图在内的文创产品陆续发布,评选出来的“状元排骨饭”更是拍得888元高价,有效提升港口排骨饭等港口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港口镇善于抓住重要节点“造概念”“做文章”,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联合深中两地音乐人打造《融湾彩虹》主题曲,得到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报道传唱;在中山市获评儿童友好城市后,港口镇接连举办儿童友好主题的绘画展览、文艺演出,获得社会关注支持;“港口发布”落子小红书,打造“港饮港食潮玩社”官方账号,并与“宝安文体通”协同推出文旅专栏,“一站式”推送港口最全文旅资讯,打造高质量文旅美食消费体验。

在港口镇,文化品牌还为产业发展赋能,将SOHO新能源车城与中山新岐江汽车城纳入文旅线路进行立体推广宣传,抢抓新能源汽车消费风口,将汽车文化植入车城,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两届中山市新能源汽车节,活动累计带动消费超1.5亿元,形成“买新能源汽车来港口”的口碑。

共建共享
凝聚港口文化发展“搭子”

202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假期第一天,以 “民俗新魅力・非遗看港口”为主题的“港口天后诞系列民俗活动”举行,多个镇街的非遗团队参与巡游展演,中山、深圳、香港、澳门等地的父老乡亲齐聚港口,线上线下超5万市民群众参与。期间,镇工商联、个私协、青企协、港口香港同乡会、镇文联等团体凝心聚力,让“天后诞民俗”这项港口非遗项目焕发出新的影响力。

港口镇非遗团队巡游展演。 (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文化共建共享就像拼拼图一样,需要多方面拼图共同发力绘就蓝图。港口镇先后联合广东省美术评论学会、广东省廖冰兄基金会、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中山市文联、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等单位团体举办高规格书画展览近30场次,累计观展人数超15万人次,得到多级权威媒体报道逾150篇次,同时也不断扩大着港口文化发展的“朋友圈”和“资源池”。

港口是岭南水乡,历史底蕴并不深厚,非遗文化并不多。自2021年以来,港口龙艇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中山港口)先后入选市级非遗项目,港口镇将非遗文化作为城市文化标记加大传承推广力度,与机关单位、学校、培训机构、文旅园区合作推出的12处非遗传习所课程定期上新,期期爆满,至今110堂课程吸引学员超3500人次参与,一方面弘扬港口非遗项目,让港口的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度和参与度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让助力传承非遗文化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让更多共建力量加入进来。

青玉立坊。 (资料图片)记者 文波 摄

青玉立坊前身是工厂员工宿舍,借力港口“工改”浪潮,以全媒体产教融合基地轻文旅社区商业的新业态重生,如今既是人流消费集聚区,更是青年创业创新的阵地,党群服务站、青年夜校、非遗传习所、圩镇客厅等功能区与园区完美融合,结合港口文创展销、研学非遗课程、龙狮活动展示,极大地提升了港口文化知名度和文旅资源的聚合度,成为中山“百千万工程”的文旅地标之一。镇内的商圈、企业、培训机构各展所长,从心潮澎湃的红色主题展、精彩纷呈的系列书画作品展,到独具韵味的本土文艺民俗汇演、高规格的京剧展演,再到激情四溢的金色大地音乐会、魅力非凡的港口原创音乐作品展,一场场文化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港口城市形象提升赋能,彰显了本土力量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对港口而言,文化发展的“搭子”不只是活动共建方,还包括愈发聚集、水平提升的人才队伍打造。2022年,金雕画工艺美术大师何超将个人工作室迁至港口,看中的是港口一直以来对其的服务和帮助。港口镇不仅为何超举办“镂月裁云”主题个展,还为其物色工作室选址,并与其金雕画作品开展文创合作,持续宣传推广。“落户港口,扎根港口,让金雕技艺这颗嫩芽有了枝繁叶茂的自信。”何超说。

三年来,港口镇推动国务院前参事忽培元工作室、何超工作室落户港口,为国家一级演员周洪武举办两场京剧专场演出,注重挖掘王瓅慜、何敏婷等新一代书画新人,为新兴造型艺术衍纸手艺人何秋娴举办大型展览,带动营造创新艺术展示和提升氛围,吸引更多文化能人关注港口、留在港口、赋能港口。同时,港口镇也重视本土人才的挖掘培育,举办“丹青润彩、墨韵传情”群众书画作品展,挖掘展示镇内文化人才资源和优秀书画作品,2022年以来推动镇文联下辖文艺家协会开展采风创作、送戏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500场次。搭建镇村两级联动的文化专干队伍体系,通过活动策划组织、专业培训、定期会商等方式,培养出一支兼具文化视野、文艺特长、组织能力与港口特色的文化专干队伍。融合村(社区)文化特点共建文艺演出大舞台,策划举办“就爱这幕港口范儿”港口镇本土文艺作品汇演,遴选本土特色节目包装提升,支持和鼓励创作新的文化文艺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港口基层群众文艺队伍风采水平,提升港口文化文艺团队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年来,港口本土文化人才和团队获得省、市奖项共计9项,形成了新、老港口人凝心聚力,为港口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的良好氛围。

讲好故事
构建多链条参与的港口立体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港口镇高度重视宣传文化载体建设,紧跟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节奏,积极且坚定地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港口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每当准备组织一场高规格的大会或活动,最忙碌的莫过于港口镇宣传和教体文旅办公室新闻组的骨干成员,他们现场踩点、选机位、连线路、设计封面、做预热,每个人都成为了“港口发布”直播团队的一员,日夜兼程,只为了给市民呈现最好的活动效果,实现最好的宣传效果。通过新媒体矩阵打造全方位传播链条,港口成功组建由“港口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以及“岐水泱泱”视频号、事业单位、村(社区)公众号和各大自媒体赋能的新媒体矩阵,全网粉丝量近35万。有了粉丝支持和平台加成,直播成为港口镇开展宣传工作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围绕“百千万工程”“拼经济”、工改、治水、文旅等中心工作,港口镇成功对招商洽谈会、夜经济消费节启动仪式、新能源汽车节、“活力港口”系列文化活动等37场政务活动进行线上直播,吸引超20万人次观众在线观看,有效提升了港口镇政务活动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当深中通道通车,中山文旅最需要推广的时候,港口镇抢先建立起镇街首个小红书官方账号“港饮港食潮玩社”,通过精准定位年轻受众的兴趣点和消费习惯,展示港口的独特文旅魅力,为城市形象传播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充满活力的新动力。

“怎么样?讲得还算流利吧?”2024年7月31日下午,港口镇餐饮协业协会会长黄灿权走出新闻发布厅,跟工作人员复盘着自己刚刚在文旅美食推荐会的现场表现。随后港口镇宣传部门制作的发布会系列短视频,共吸引市民网友累计观看13.2万次,转发5.2万次。港口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官方系列形象产品、“港口天后诞”系列民俗活动、美食旅游推介……一场又一场精心筹备的新闻发布会,不同领域的社会各界人士先后走进新闻发布厅,通过系统规范的权威信息,全面推介港口在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文旅推广等方面的优势特色,成为港口吸引八方来客、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大窗口。不仅如此,镇领导频频成为宣传产品的主角,“花式代言”新能源汽车节,担任“文旅推荐官”,利用不同的新媒体“热梗”,出演游客、销售、导游等不同角色,据统计,镇领导出镜的宣传产品共13条,总播放量近50万次。这也是港口宣传工作一直坚持的态度和原则,那就是“眼睛向下、眼睛向外”,不仅要紧抓新闻宣传亮点,还要更多关注读者需求和新媒体风向,多用“第三人称”表现更接地气的真实的声音,让宣传产品更“接地气”。

既要“接地气”,也要“通天线”。港口镇还注重畅通与央媒、省市主流媒体沟通渠道,组建港口新闻线索群,及时发布新闻亮点线索,精心打造权威发布链条,“妈妈岗”、“港口天后诞”民俗巡游活动、首届港口排骨饭争霸赛等城市形象、文旅推广相关宣传产品持续刊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触电新闻等主流央媒省媒,总近600篇次,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讲好港口故事、传播好港口声音。

2023年1月,镇属企业中山市港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称“港传公司”)成立,港口镇为推动文化传媒资源整合、激发宣传内生动力发展的链条迈出了第一步。港传公司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通过市场化运营赋能宣传文旅,成为港口镇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伙伴”。至今,港传公司联合机关事业单位、村(社区)以及社会组织,推出了展现港口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新媒体作品 122 件,播放量超 175 万次,涵盖了“我为港口代言”企业家推介营商环境短视频、“身边好员工”短视频等正能量宣传产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港口镇的发展活力和人文精神。港传公司还积极参与各类活动的直播和宣传推广工作,对新能源汽车节、美食节、系列文体活动等开展了20场实时直播,通过生动的实时画面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港口镇的文化活动和经济发展。公司还高效承接落实镇内大型会议活动、辖区内大企业宣传片拍摄制作等任务,“我们以‘工匠’专业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作品雕琢着港口的形象,使港口镇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意识形态安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经理许继明说道。

以人为本:
一切都是为了人的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不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港口镇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文化兴港”工程,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呈现出贤能之士汇聚、活动精彩纷呈、动能强劲有力、产业蓬勃兴旺的景象,使市民群众得以享受更加充实、丰富且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港口镇也努力推动每一名市民群众成为文化现象、文化符号,成为港口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实践者、获益者,这也是港口镇党建引领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文化不止琴棋书画,更是柴米油盐。中山市悦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悦辰电子”)“妈妈岗”党建品牌、新港社区“一核四园”党建品牌是港口镇党建引领文化发展的诠释。悦辰电子自企业成立以来便成立党支部,推动建立的悦辰电子“妈妈岗”车间,让育儿期女工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至今已有超250名“妈妈岗”职工获益,让党建文化成为了推动企业和职工高质量发展的力量,“妈妈岗”职工们也以“‘妈妈岗’巾帼志愿服务队”的力量回馈社会,开展卫生整治、孩子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新港社区聚焦青年人才、退休老人、学生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等群体升级改造“莘园”“乐园”“家园”“梨园”党群服务站,将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社区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打造“一核四园”党建品牌,2023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活动96场,服务群众超1.5万人次,受到广大居民的关注与好评。这些港口党建文化品牌运作经验和效果均得到了权威媒体的广泛持续关注报道,也让更多人能通过这些党建品牌运作获得更好的生活与发展。

悦辰电子的“妈妈岗”车间。 (资料图片)记者 黄艺杰 摄

文化不止柴米油盐,更是精神食粮。“我们广泛动员社会志愿者争做文明建设实践者,全面提升全镇志愿服务质量,凝聚起志愿服务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强大力量。”中山市迪艺艺术培训中心有限公司负责人史超,在深耕美术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助力港口文化事业发展,参与了港口镇官方卡通形象“杉杉”“莲莲”的设计工作,并绘制了港口文旅线路地图和《hello,港口》等优秀作品。同时,她也是港口镇志愿者协会会长,曾带领团队获得“广东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在她的助力下,港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港口镇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建设,以“8+N”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为工作推进抓手,确保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统筹、年年有创新,目前全镇有注册志愿者组织724个,志愿者26366人,自2022年以来动员全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各类文明引导、宣讲解说、文艺演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2.6万场,累计21万人次参与,选树港口好人、港口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合计45人次,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对精神文明标杆可感可知,进而向善而行,实现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

人的素质提高,让社会大爱变得更加浓厚。港口镇重视慈善文化的塑培,自2023年以来连续举办两届慈善春茗晚会,动员国内知名书画艺术家、本土企业家、少儿书画爱好者无偿捐赠个人藏品和画作,经拍卖募集善款超1300万元,用于镇内医疗、教育、住房、道路安全等民生项目建设,让慈善文化的温度转化为惠及每一个市民群众的幸福感。

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应有之义,更是港口镇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以担当作为的精神面貌参与岐江新城主阵地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文化发展为港口带来了潜力、活力和优势、特色,文化人才更加集聚、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文化平台更加健全。实施“文化兴港”工程三年后的港口镇,渐渐从“文化洼地”向“文化高地”进步发展,从曾经的个别个体默默耕耘、自发做文化,到现在的全镇上下同向发力、自觉主动投身文化,从人们认为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依附和“虚功”,到人们认同文化发展为推动综合素质、个人涵养提升带来实际价值,“高端产城、活力港口”也从响亮的口号逐步化作广大干部和市民群众心中具有厚重分量的归属认同和自豪源泉。

(作者系中山市港口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