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热线・记者追踪”栏目依托中山+“直通 12345”政务服务便民平台、中山日报 88881111报料电话等渠道,深入调研、精准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欢迎来中山+提供线索,欢迎拨打88881111、18899811223报料,让我们现场见。
近日,市民麦先生通过中山日报新闻热线投诉:中山一路由西往东方向,从狮滘口桥桥头(即黄健故居对出路段)开始,路面频现坑洼,大约每隔 50 米就有一个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约 1.5 公里外的中山大桥。“每次开车经过,都能开出‘蹦迪’感,体验实在太不好了!” 由于该路段坑洼问题已存在较长时间,麦先生期待政府管理部门尽快修葺。情况究竟是否如麦先生所说?9 月 21 日,记者前往现场展开调查。
中山一路起于狮滘口大桥,止于中山大桥,是中山城区东西向交通轴线中山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交通通行流量较大。当日下午两时许,记者驱车实地走访该路段后发现,麦先生反映的路面坑洼问题确实存在,且部分区域情况较为突出。

中山一路坑洼路段实拍。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记者驾车从中山大桥往狮滘口大桥方向行驶时注意到,车辆刚驶过中山大桥,沥青路面破损形成的坑洼便开始显现,车辆随之出现明显颠簸;行驶至富华道立交桥后,路面坑洼问题愈发严重。在从富华道立交桥到狮滘口大桥的约 1 公里路段内,除新近整修的部分路面较为平坦外,其余路面时常出现坑洼破碎现象,部分区域石子裸露在外,车辆经过时易将石子溅向两侧,对路边行人构成安全隐患;还有部分路段出现长达两三米的裂缝,从裂缝中长出的青草不难判断,这些路段已长时间未得到整修;更有甚者,部分路面破损严重形成较大坑洞,车辆驶过会发出巨大声响,不仅影响驾乘体验,还可能对车辆造成损伤。

从长在中山一路横向裂纹中的青草看,道路破损情况已经存在较长时间。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随后,记者驾车从狮滘口大桥掉头,沿原路返回中山大桥,发现该路段反向车道的道路破损情况与正向车道大同小异。驾驶员范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工作需求,他每天早晚高峰都需途经中山一路,每次通行都要格外谨慎,生怕路面碎石导致车辆 “中招”。“尤其是下雨天,雨水会淹没坑洼处,驾驶员难以判断坑洼深度,一旦车速稍快,很可能引发爆胎,这段路真是太‘坑人’了。” 范先生认为,中山路作为城区主干道,每日通行车辆数量众多,市政部门理应及时修补路面破损处,而非对问题一拖再拖。
记者随后将中山一路的路面问题反映给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该局回应称,已高度重视该路段的坑洼破损问题,此前也已多次启动路面整修工作。不过,最近负责该标段养护工作的单位合同到期,新中标的养护单位因多种原因未能及时入场开展工作。目前,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督促新中标养护单位尽快接手,承担该路段的管护职责。同时,该局也表示,当前的路面修复仅能暂时缓解问题,从长远来看,还需与市代建办进一步对接,推动启动该路段的提升改造计划,从根本上解决路面反复破损的问题。
交通要道多处坑洼,及时处置刻不容缓
中山一路作为城区东西向交通主轴,日均车流密集,却因路面坑洼让驾驶员开出 “蹦迪” 感,甚至担心爆胎风险,这样的出行困境令人忧心。从记者实地调查来看,约 1.5 公里路段内有多处坑洼,石子裸露、裂缝丛生且长期未修,正向与反向车道问题同样突出,既影响通行体验,更埋下安全隐患。
市民的抱怨、驾驶员的谨慎,都在传递同一个诉求:尽快解决路面问题。交通中枢路段是城市运行的 “动脉”,其路况直接关系民生安全与城市形象。坑洼问题绝非小事,若持续拖延,一旦因视线受阻、坑洼隐蔽引发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相关部门需主动出击,现场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方案,尽快修补坑洼、消除隐患。城市治理当以民生为要,切不可等事故发生才被动重视,唯有主动作为、及时响应,才能守住市民出行的安全底线。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黄凡 三审 向才志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黄凡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