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文明脚步,坚实前行
栏目:文明创建 来源:中山+ 记者 江慎诺 发布:2024-03-1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也是人民幸福生活最暖心的“底色”。

行走在春天的中山,总能因身边的点滴小事感受到浓浓暖意,或许是随处可见的那一抹“志愿红”,也或许是蜂享驿站夜晚里一直亮着的那盏灯。

旧粮仓化身宣讲阵地,让党的声音更深入人心;画出沿街经营“小方框”,留住街头烟火气;打造农家书屋,为村民筑起“精神加油站”;推广“文明积分银行”,“兑”出乡村治理新风尚……自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以来,中山已连续六届获此殊荣。

19年来,中山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不断深化思想引领、以文兴城、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绘就了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

2024年中山慈善万人行中的志愿者方队。 记者 夏升权 摄

思想引领

聚力培根铸魂
筑牢信仰信念之基

呼叫“海空卫士”王伟的录音,在宣讲会上响起;中山铁骑驶入宣讲会现场,进行情景式宣讲……3月4日,中山市“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暨“百名书记讲思政第一课”启动仪式举行。当天,全市340多所中小学校同步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宣讲,作为“思政第一课”内容,80多万师生共同学习。

3月4日,中山市“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暨“百名书记讲思政第一课”正式启动。记者 文波 摄

这是中山推动宣讲聚人气、有生气、接地气的缩影。多年来,中山紧跟时代发展脚步,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运用巡回宣讲、文艺展演、大思政课、精品视频征集传播等方式,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普及化、大众化、通俗化。据统计,中山每年统筹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000余场次,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2022年9月23日,“喜迎党的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2022年中山市百姓宣讲大赛暨“理响兴中”宣讲平台发布仪式举行。图为比赛选手集中亮相(资料图片)。记者 王云 摄

与此同时,中山持续引领宣讲方式方法创新,在全省率先成立宣讲微视频、宣讲微动漫、文艺宣讲、“榕树传习所”等宣讲工作室,打造了集宣讲队伍、宣讲阵地、宣讲传播于一体的“理响兴中”平台,首创以系统化管理平台统筹开展宣讲工作的成功范例。

去年通过线上线下丰富多样的学习课堂,面向广大基层群众,中山以唱、讲、演、赛、画等形式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1万余场次,并上线中山+APP宣讲频道,形成线上+线下、大众+小众、固定+流动、理论+实践的宣讲工作格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千家万户,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走出了基层理论宣讲的“中山模式”,成为省内获得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奖项最多的地市。

中铁大桥局九公司团委书记杨凝宣讲《当青春与桥梁接轨》。记者 文波 摄

今年,中山还将创新打造中山市“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场“国旗下讲话”、一堂思政课宣讲、一次文明实践活动、一次“画说新时代美丽中山”长图征集活动、一次红色故事宣讲比赛。活动贯穿全年,预计超过1000场次。同时还将组建中山市“理响兴中”思政大讲堂宣讲团,用群众“喜欢听”的内容、“听得懂”的语言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感染力。

以文兴城

书写香山新韵
打造湾区人文地标

从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到纪念黄苗子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一场场文化盛事,让中山文化底蕴更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色更足。

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群。记者 余兆宇 摄

传统文化“活”起来,全民阅读也“火”起来。自2002年“中山读书月”诞生以来,中山全民阅读活动已连续开展21年。《2022年中山市全民阅读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中山市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20.4本,纸质阅读仍是中山人的首选。据悉,2023年“中山读书月”是全省唯一入选中宣部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书香中山”微信公众号连续两年入选“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

除了“中山读书月”,中山人还有属于自己的书展。2023年中山书展规模空前,线上线下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400多场,主展场设20个展区,共有40余家单位、超6万种出版物参加。持久的书展活动给中山文化产业注入新活力,将全民阅读推向深入,成为中山创建文明城市、推动文化兴城建设中的一张名片。日益丰富的文化供给,也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时代年轻化基因。

白岩松现身中山书展现场,为中山读者献上了一场主题为“阅读的力量”的读书分享会。记者 缪晓剑 摄

文化供给“清单”持续更新,公共文化新空间也在陆续上新。近两年来,香山书房如草木逢春风,蔓蔓日茂,直接打破了传统文化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成为年轻人乐去、常去的“精神加油站”。截至目前,中山共有106家香山书房,广泛分布于城市公园、社区、学校、商圈等人流密集处。

紫马岭公园香山书房。记者 余兆宇 摄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应有之义。一座香山书房能“带火”一座城,一颗篮球也能“点燃”乡村发展活力。

去年10月,广东中山沙溪队在2023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冠军赛中逆风翻盘,勇夺首届全国“村BA”总冠军。从总冠军到“冠军牛”,再到乡村振兴的“密码”,背后是中山恒常深入推动乡村治理文明有序的善治善为。

2023年10月,广东中山沙溪队在2023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冠军赛中勇夺首届全国“村BA”总冠军。记者 黄艺杰  摄

除了在赛场上展风采,村民还在舞台上当主角。当一场场“金色大地音乐会”“村晚”办到田间地头、山林原野,共建共享的乡风文明在乡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激活力、添人气、促消费的“爆点”,提升了乡村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活力,也让广大村民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月14日晚,金色大地音乐会新春专场在兴中广场激情上演。(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文明培育

礼赞温情大爱
弘扬时代新风尚

“颗颗慈善的心,献给中山万人行……”当熟悉歌声又一次通过广播响彻中山上空,中山人便知一年一度的中山慈善万人行巡游活动悄然走近。今年举办的慈善万人行活动认捐款物达1.52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2024年中山慈善万人行·助力“百千万工程”巡游活动在兴中道举行。记者 文波 摄

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数博爱奉献的文明之花得以灌溉。截至目前,中山慈善万人行已累计筹集捐款超过20亿元,所募集资金投入到医院、学校、安居工程、敬老院等100多项重点公益项目建设,为数以万计的困境家庭带去生活的新希望。36年来,慈善万人行的举办形式不断变换,但一代代新老中山人对博爱精神的传承从未改变。

“中国好人”林以忠的“5元理发店”,一开就是38年,并且坚持不涨价。即便是重要节假日,他几乎都不打烊,坚持每天早上8点准时到店等待顾客前来。脚踏蹬得锃亮的“老古董”理发椅,见证着这位68岁老人的青葱岁月。2023年12月,林以忠获评广东省“诚信之星”,榜样的力量有了更大的影响。

“中国好人”林以忠的“5元理发店”,一开就是38年,并且坚持不涨价。记者 缪晓剑 摄 

还有25年参与近100个志愿服务项目的巾帼志愿者高敏思、身残却积极参与文艺公益演出的“陶笛王子”梁子键、奋不顾身寒冬跳水救人的六旬阿姨梁月英、入行13年保持“零投诉”的快递员周小洪……一个个先进典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是“中山好人”与道德模范传递的鲜活价值观。自2010年起,中山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选树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涌现“中山好人”867人、“广东好人”86人、“中国好人”44人、各级道德模范超100人。

2023年1月1日,中山好人馆正式开馆,600多名“好人”事迹集中呈现,让中山的博爱精神传递有了更为真切直观的载体。

2023年1月1日,中山好人馆正式开馆。记者 余兆宇 摄

与此同时,中山还颁布实施《中山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常态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文明风尚行动,向广大市民群众倡导文明新风,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

文明实践

推动全民志愿
春风化雨滋润人心

2月23日,在一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精彩的醒狮表演拉开了“你好 欢迎光邻”烟洲社区第一届友邻生活荟的活动序幕。闻声而来的社区居民鱼贯入场,喝彩声、掌声和笑声回荡在城市夜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内容丰富的文化大餐。”居住在附近5年的张琴带着两个孙子参加了这场活动。

在群众家门口举办活动,是中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山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丰富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1月11日,五桂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书法志愿者挥毫泼墨,为辖区居民、村民免费送春联和福字。记者 易承乐 摄

中山不断深入拓展文明实践,打造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今,中山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80个,实现镇街、社区全覆盖。同时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3+10”示范矩阵,常态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化文艺、科学普及、移风易俗等活动,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15分钟生活圈”。

3月2日,铿锵有力的志愿者宣言响彻紫马岭公园南门广场上空,“龙腾伶仃洋 文明新中山”2024年中山市志愿者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动员大会暨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项目展示活动(东区专场)举行。 钟轩供图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部分,志愿服务也在中山蔚然成风。目前,中山全市注册志愿者达110万,每4名中山人里就有一名志愿者。他们广泛活跃于理论宣讲、社区治理、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各个领域,文明实践“志愿红”成为中山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山,每年都会举办中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公益创投大赛,通过扶持和培育一批有活力、受欢迎、可持续、叫得响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品项目,进一步延伸志愿服务触角,打造文明实践品牌,推动“全民志愿”走深走实,2023年就培育了105项优质项目下沉基层。

文明创建

绘就幸福长卷
建设更加美丽中山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金标准”。去年年初,中山实施文明创建“1+10”行动,进一步推进落实市容市貌提升、交通秩序提升、道路设施完善、农贸市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全域人居环境品质明显提升,使得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宜居宜游的动人景象跃然眼前,切实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与此同时,中山持续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进一步提升创建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中山始终将“香山新街市”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福祉、助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工作。图为市民在竹苑市场买菜。记者 冯明旻  摄

文明创建重在全域创建、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大家谈”“文明城市你我共建”……一次次热火朝天的行动热潮,一场场全民合力的创建之举,充分激发了市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也交出了“美丽中山”的亮眼答卷:全市全年共整治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问题1000多处,整治农村户外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约3.3万处,整改农贸市场问题2000多个。

中山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的推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心深入到了乡村基层。中山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创建理念,不落一村、不丢一巷,补齐城乡建设短板、回应群众关心关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中山乡村从“干净整洁”迈向“美丽宜居”,让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目前,中山全市99%的村居达到省美丽宜居村标准。

南区街道沙涌村。记者 余兆宇 摄

“东区兴文路兴文君宴招牌光污染严重,一直开到天亮,严重影响附近小区居民睡眠”“东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现场联系了商铺的负责人,建议其合理调整招牌灯光的使用时间,避免对周边居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影响”……像这样的“即问即答”,在中山并不少见,甚至十分常见。

媒体监督是助力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的“法宝”。多年来,“中山发布”充分发挥“粉丝圈”和“读者圈”优势,打造民生服务栏目,建立网民意见收集转办一条龙机制,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中山日报“中山+”新媒体平台开通“直通12345”平台“诉求热点”栏目,每周梳理网友问政热门话题、共性话题,集纳相关部门答复,及时回应市民关切;中山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城市零距离》,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功能,选取典型案例采访报道或播报,多渠道、全方位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23年12月7日,中山+“直通12345”平台上线。记者 冯明旻 摄

在发挥媒体效能上,中山还围绕机制建立、渠道构建、内容建设、形式创新、重大活动策划五个方面,成立广东首个市级国际传播中心,构建立体化、多媒体、多声部对外传播格局,做大做强城市形象网络传播,讲好中山故事,提升城市影响力。

中山,正在积淀更多“底气”、绘就更美“底色”,坚实前行。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