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如何建设公园城市?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栏目:文明创建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谭桂华 实习生 何子由 发布:2023-08-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什么是“公园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提出,公园城市不等于“公园+城市”,而是“公、园、城、市”四个字的含义总和:公代表公共性、园代表生态系统、城对应人居生活、市对应产业经济,概括起来就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

今年以来,市政协在2022年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的建设内涵,并成立课题组对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盐城市等国内公园建设先进城市进行系统调研,建议我市由“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思路,将公园城市的建设作为“发动机”去拉动各项工作,以“百千万工程”为着力点,构建“人、城、境、业”相融的发展新格局。

金钟湖公园。记者 黄艺杰 摄

中山亟须明确公园城市的
规划定位和实施路径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各类公园建设,连续两年把建设公园城市的目标任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中山市公园与绿地体系专项规划(2020-2035)》,明确提出在2024年年底前高标准新建改建300个公园,在2035年实现中山市“千园之城”的规划愿景。其中,今年计划推动中山华侨公园等公园项目100余个,现已完工40个,其余项目正稳步推进中。

另据记者了解,公园建设工作已纳入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城乡建设专班“建设绿色低碳中心城区”重点工作任务。

课题组认为,上述工作部署虽紧紧围绕公园建设展开,但仍未完全从“在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城市”。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的中山,要打造一座怎样的“新公园”、如何建设“新公园”等问题仍未系统性地研究谋划,因此亟须明确中山公园城市的规划定位和实施路径。

中山岐江公园。记者 明剑 摄

“公园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作为专班的其中一项工作或仅从一个方面去统筹谋划是难以实现的。目前中山尚未成立专门的指挥部或工作专班,难以统筹规划、园林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工作,也难以与乡村振兴、绿美中山、文化兴城、海绵城市、工改、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工作协同,共同推动中山城市公园、广场、绿地(绿道)、特色文化场景的建设。”课题组坦诚表示,中山公园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也有待挖掘与弘扬,公园城市惠民共享力度和公园城市建设的管理运营能力都有待提升。

总的来说,公园城市的内涵丰富,不仅重视城市发展的绿色生态底色,更强调多维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是新时代下对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的系统性升华。因此,公园城市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持续的时间可能5年、10年,甚至更长,需要举全市之力统一认识,上下一致推动、促成该项工作的落地开展。

把握文化关联点
在大时空下表达中山故事

市政协常委欧阳洁认为,所谓公园城市,公园是定语,城市是主语,是以城市为单位来考虑公园规划建设,以公园建设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公园城市是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它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融合,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欧阳洁提出,要合理搭配布局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园,形成“大型中心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的公园体系,并强化公园之间的连通性。“公园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合理布局、科学建造公园的基础上,通过绿色慢行系统、绿色步道,将大大小小的公园串联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欧阳洁说,这样才能让更多市民方便、舒适地到达附近公园,真正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小孩子在紫马岭公园大草坪开心玩耍。记者 余兆宇 摄

市政协委员、中山开放大学副校长曾海涛则认为,公园建设不能简单以任务量为考核主要目标,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镇街公园建设的指导,防止出现内容和表现形式重复的公园,“比如菊花公园在小榄的历史较长,适宜在小榄建设,不宜在中山其他镇街又投资建设一个类似的菊花园”。

曾海涛还指出,城市文化公园建设不能缺少文化内涵,否则就犹如构图单一的山水画,千篇一律,游玩后让人毫无留恋回味之感,犹如山没有水,缺少活的灵魂。这一点刚好与紫马岭公园改造提升方案相呼应。市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龙良富曾提议,围绕粤剧文化提升紫马岭公园文化内涵,形成粤剧的艺术教育、演出、文博、图书馆、文创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公园。这一方案得到市领导认可。

“原来几万人的三乡宝元鞋厂,留下了一代外来务工人员的记忆,其中部分留在中山生根发芽,可以结合旧有闲置设备设施建设成包含外来工文化展览馆、中山工业发展历史文化展览等内容的结合休闲娱乐教育的历史文化公园。”曾海涛表示,每个公园要把握好其不同区域文化的关联点,善于在大时空下表达中山的故事。而深入到每个点段的公园建设,则需具备点线面的思维,找准自身定位,把握共同主题,协同打造整体性、代表性的文化工程。

市政协委员刘彦宁结合城市更新、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等中心工作,提出尽可能充分利用荒地、废墟地、边角地等,因地制宜、见缝插针打造一批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游园,把街头转角打造成城市里的“金角银边”,真正推动经济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

◆泰州市:将122处公园绿地纳入开放共享试点

泰州市积极构建城市生态园林系统和绿色开放体系,大力推进“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梳理城市绿地中的空闲地、可供市民游憩活动的草坪区和林下空间,将人民公园等122处公园绿地纳入首批开放共享试点,开放共享数量占全省1/5,居江苏全省第一。此外,泰州市开发应用“智慧园林”信息管理平台,切实提升公园城市管理水平。

◆南通市:将生态园林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发展始终

南通市把国家生态园林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先导工作。截至2022年底,该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59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3.89%。早在2016年,南通市就采用“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体系和“一周一协调、半月一督查”机制,统筹推进五山及沿江生态修复,经验做法被国家长江办推广。

◆盐城市:结合“乐享园林”推动公园绿地共享

盐城市结合“乐享园林”推动公园绿地共享,建成273个公园绿地、132个城市公园,并利用城市边角、闲置地建设284个“口袋公园”。同时,在全市公园绿地开放首批共享试点37处,配套建设直饮水、垃圾收集、运动娱乐、安全监控等服务设施,满足市民露营、野餐、健身、休闲等亲近自然需求,形成一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典型案例。

◆成都市麓湖社区:出门就是公园,公园就是住宅小区

成都市麓湖社区以麓湖公园城市为总体定位,以公园城市价值表达典范为总体目标,围绕公园城市价值,精准营造麓湖公园城市几大场景:依托丰富的水绿网络,打造高品质公园湖系,构建水环丘绕的生态场景;植入高活力体育设施,构建时尚多元消费场景;打造高质量商业商务,构建新经济的应用场景;高标准建设国际化公共配套设施,构建类海外的生活场景;形成高引领社区质量,构建活泼有序的社会场景。就单纯的水环丘绕的生态场景而言,麓湖社区真正做到了“出门就是公园,公园就是住宅小区”的后花园。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日报社召开2023年度通联工作表彰会
原创 10960人浏览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