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自己的“农业梦”,2014年,原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欧嘉升选择了辞职,一头扎进“大棚蔬菜水培种植”,一路攻坚克难,不仅解决了困扰农户多年高温高湿天气下蔬菜易烂根死苗的“老大难”问题,还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绿色水培种植蔬菜的“致富密码”,并将种植经验无偿传授给更多农业人,带领大家一道在共同富裕的小康路上走好走远。
欧嘉升在检查水培蔬菜的种植情况。
潜心钻研水培种植,多项技术申请专利
欧嘉升告诉记者,农业发展就是要补现代农业中设施农业的短板。“水培种植蔬菜作为当下最先进的栽培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防虫和安全,且对重金属的污染和农残的处理都是比较到位的。”
为了做好水培种植蔬菜,2016年,欧嘉升跟随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日本现代农业考察团远赴重洋,在日本千叶大学参观考察了农学院的阳光型及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拜访了亚洲植物工厂“水培之父”古在丰树教授。“关于技术的东西,他们不愿意透露太多,只能自己不断观察总结。”欧嘉升便每天泡在日本的农场里,仔细打量每一个种植细节。连日的观察使他发现,该农场的水培种植系统光喷头就分为4套,且每一套的作用都不尽相同。其中,“管中管”技术显著提升了水培种植效率和蔬菜品质。“回国后,我就照葫芦画瓢,对现有水培设备做了大量改进,并走访多家植物企业和基地,总结出一种适用于浅液流管道水培种植的清洁、消毒杀菌的操作规程,解决了蔬菜夏天烂根死苗现象,于2016年成功实现水培种植蔬菜产量翻番。”
欧嘉升在监查播种机的播种是否均匀。
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反复的试验,不断改进、更新设备设施,欧嘉升终于掌握了水培种植蔬菜的整套生产技术,还在机械制造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成功发明了一种多功能蔬菜育苗机及育苗播种方法。“传统人工单人一天仅能播种70盆,而机器运作一小时就能播种200多盆,并且机器还可以依据种子的大小来调整播种方式。”目前,欧嘉升的多项改进技术都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仅能够提高自家基地的有效种植面积和种植效率,还为帮助别人夯实了基础。”
17期培训课程,为超500人分享经验
沙律菜、上海青、芥菜……在欧嘉升的基地里,放眼望去,一兜兜蔬菜整齐划一地在水培架上汲取养分、茁壮生长。12月23日,见到欧嘉升时,他正在给新来的“学生”郭伟添授“课”。“每天都要及时查看拌料、播种机播种是否均匀”“发芽期一定要放黄板,能有效地防止虫害”“移栽的时候千万要注意营养液的调配”……育苗、播种、移栽、收割、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欧嘉升都事无巨细地向郭伟添倾囊相授。
欧嘉升(左)向郭伟添(右)讲授水培种植的要点。
“升哥传授的经验都十分有效,学到了很多未曾见闻的物理防治方法,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流程上的学习,后续将在实操上不断加强学习。”郭伟添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欧嘉升的基地学习近一个月了,欧嘉升完全把他当做自家人,不仅对他有疑必解,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对他手把手教学。“十分有耐心,一点也不怕我将来学有所成,抢了他的饭碗。”郭伟添打趣道。欧嘉升则发出爽朗的笑声:“就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好,这样咱们的农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大踏步向前发展。”
像郭伟添这样前来学习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欧嘉升了解到,很多国内外的农业人员都急需了解并掌握水培种植相关知识及技术,因此,欧嘉升联合华南农业大学创业团队一起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无土栽培培训课程。目前,该课程一共举办了17期,共有来自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及国内农户、农业技术相关人员共500多人参加了课程培训交流。欧嘉升还把自己累计的资源无偿传授给坦洲本地农户,为本地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支持,大大节省了本地农户人力、土地资源。“我也希望这些农业爱好者或从业人员能够快速掌握水培种植技术及相关难点,将水培种植技术发扬出去。”欧嘉升表示。
如今,欧嘉升的水培种植蔬菜示范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建好之后,我计划扩大输出技术范围,邀请更多水培爱好者和从业人员前来参观学习,并成立专业的销售团队,无偿地为他们提供销售渠道,一同将坦洲特色农业发展起来,让更多的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记者 余兆宇
◆编辑:曾淑花
◆二审:查九星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