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东升镇消防救援站,穿着深蓝色训练服的许强正在整理消防器械,带领队员们对消防车辆进行检修、清洗。
许强在这个春节,因为探亲回湖北老家,响应省消防救援总队号召,在武汉社区防疫一线坚守34天,为荆楚大地留下中山消防员的一抹“火焰蓝”,获评中山第一季度“中山好人”称号。
回家探亲响应号召支援武汉34天
“今天凌晨5点还出了一次警,一个大排档起火。”5月19日上午,许强给记者看扑灭火灾后的现场照片。
在工作的10年里,许强遇到过很多险境,去年就曾经处理过一起金属粉末爆炸事件和天然气管道泄露事件,他也曾在全省的消防比武“三节金属拉梯操”团体项目中,以与冠军0.08秒的微弱差距,获得亚军。
这个春节,许强带着不到两岁的女儿和妻子返回湖北荆州老家,没想到这是当上消防员来,在家乡待的最长的假期。“疫情不断发展,我当时就觉得有劲使不上,迫切地想做些什么。”
当省消防救援总队3月初下发抗疫动员令后,许强立即报名,“终于可以为家乡做点什么了。”在武汉参加了两天的防护培训和学习后,许强被派驻到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街道博学社区工作,并担任援汉突击大队第三分队三班班长,进行社区巡逻、消防安全检查、卡点值守、物资搬运、体温检测等工作。
▲许强穿着雨衣在社区内巡逻。
穿雨衣上阵8名队员被隔离
如果说援鄂医疗队员直面最危险的治病救人的一线,那么,在武汉社区防疫一线的援汉人员,要做的是人的工作,任务量更重、工作难度也更大。
除了守好社区出入口,做好解释工作外,还要解决居民的吃喝拉撒,甚至包括协助解决老人去世的后事办理。许强所负责的社区有一名老人去世,当时120打不通、联系不上,家属求助社区,从早上直到下午,殡仪馆的车辆一直没来,家属情绪接近崩溃,和社区干部的关系也趋于紧张化。“我们作为支援人员,尽量去疏导和化解他们的情绪。”最后下午5点终于派来了车辆。
虽然武汉当时的疫情渐渐平稳下来,但许强所负责的两个社区仍有疑似病例,“另一个社区的书记被认定为密切接触者,导致我们班8名队员一并隔离。”许强接过了另一个社区的工作,“心里不是没怕过,毕竟我们没有防护服,就穿着雨衣上阵。”
▲为居民群众派发蔬菜肉类。
为居民送鱼送肉走到脚起泡
在社区工作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搬运物资,“搬过蔬菜、冻肉,还送过鱼。”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武汉的百姓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新鲜的活鱼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
“鱼来的那一天,我们两人一组抬一筐鱼,一共给我们社区居民送了2500条鱼。”许强身体素质好,不怕累,但苦了双脚,“春节嘛,穿了皮鞋回家乡没得换,每天走很多路,脚都起泡了。”
在援汉的34天里,许强带领的三分队第三小组累计巡逻470公里,搬运防疫物资18吨,发放爱心蔬菜爱心肉12吨。
“最令我有成就感的是,群众由一开始的不配合,到后来主动求助,再到后来给我们送鸡蛋。”许强说,“在武汉的34天里,看到社区干部和社区工作的不容易,也看到了武汉人民的付出和牺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90后”消防员,许强觉得在这场战疫中没有留遗憾,“穿了这身衣服,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发挥专长扑灭一场社区火灾
在这34天里并不是一直平平安安,也有意外突发情况。3月26日下午,一场大雨刚停,许强和另外一名同志正在卡点值守,突然听到有群众在呼救:“着火啦!着火啦!”着火建筑距卡点不足百米,但刚下过大雨,路面已经被水淹了,许强和队友蹚水过去。
着火点是一家无人的餐饮店,着火位置距离窗户大概有5米远,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窜起的火焰有半米高,店铺的顶部是泡沫彩钢瓦,且与其他商铺连为一体,“不及时扑灭可能火烧连营。”当时社区配发了1kg的干粉灭火器,但压力不够喷射到着火位置。多年的消防员经验让许强迅速反应,征用附近商铺4kg的灭火器,及时灭火。“由于处置及时,店铺里只烧了一个开关,店老板来了之后,我们还对他进行了教育。”
这也让许强认识到,除了防疫工作外,社区还有一些安全隐患值得排查和注意。“城中村的街巷很窄,有的仅容一个人骑自行车走过,有些楼面最窄处只有2米宽。”许强和队友们结合自身专长,对小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提出整改意见等。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图+2,视频+/记者 余兆宇 部分图片受访者提供
◆视频后期/ 黄艺杰
◆编辑:袁凤云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