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人民医院电生理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植入3.0T抗核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解决了患者的心衰问题。
59岁的陈阿姨有多年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近年来饱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困扰,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水肿,长期坚持规范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症状仍反复发作。陈阿姨辗转多地求医,曾在省级医院就诊,考虑为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当地专家曾建议她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告知手术需要植入多根起搏电极,而且手术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心脏静脉血管解剖情况。
患者经多方打听,最终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求诊,该科副主任邓志华教授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阅既往就诊资料,确定患者有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和罗列各种治疗方案后,取得患者信任并办理入院。综合患者症状、病史以及各项检查结果,根据2021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中国专家共识,可以选择CRT植入治疗方案。
为确保手术成功与达到最大疗效,邓志华教授手术团队对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反复评估综合分析,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并于近日为陈阿姨植入3.0T抗核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此次手术非常顺利。
邓志华介绍,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采取经冠状静脉系统植入左室电极,采取双心室起搏方式来纠正双侧心脏活动的非同步性,但该方案需要使用较多量造影剂,且手术时间较长,病人耐受性和肾功能的保护方面存在不少挑战。经过仔细研判患者资料,判断患者为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以采取左束支区域优化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方案。该方案选择了左束支区域起搏替代了传统的左室电极起搏,是近几年新兴的治疗方案,手术时间较短,使用造影剂微量,而且治疗应答率较高。
此款CRT-D植入后患者依然可以放心接受1.5T/3.0T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以往植入后不能做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获取更佳的医疗救治方案。陈阿姨术后2天胸闷气喘症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她和家属非常满意,对手术团队表示了真诚的感谢。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