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仅有胶囊大小!我市完成首例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栏目:中山人医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唐柳青 发布:2023-03-02

3月2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该院心内科团队近日成功完成了中山首例新一代双腔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手术。此举标志着我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水平迈上了国际领先台阶,实现了在无线起搏治疗领域的升级再突破。

接受手术的是一位81岁的高龄女性患者,10余年前因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诊断患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次因胸闷、乏力症状再发,起搏器程控提示起搏器导线故障伴有起搏器电池耗竭,打算入院更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然而,患者高龄,起搏器植入术后电极磨损功能故障,更换传统起搏器需重新行静脉穿刺放置起搏电极,存在穿刺损伤血管、气胸风险,及更换传统起搏器带来囊袋感染风险。


▲李飞医生带领团队手术中。图由通讯员提供

在分析了患者情况和充分考虑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后,该院心内科主任冯力及主任医师李飞团队为患者量身定制了缜密的手术方案。2月24日,李飞医生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山市首例新一代双腔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手术。这种起搏器体积仅1立方厘米,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枚“胶囊”。手术采用微创方式,从患者右侧股静脉作为“通道”,通过导管将这枚“胶囊”送达至患者右心室,整个手术用时仅一个小时。


▲起搏器仅有胶囊大小。图由通讯员提供

手术次日,老人已可以下床正常活动,经测试,起搏器各项参数正常,术后第三天即顺利出院,以后只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

据了解,无导线起搏器是起搏领域的重大突破,新一代的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体积仅有胶囊大小,重约2克,兼容1.5 T/3.0 T全身核磁共振扫描检查,还能智能感知心房信号,实现生理性的房室同步起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以让更多心动过缓的患者,如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获益。这款起搏器无须重新植入电极导线,避免了导线再次磨损及血管穿刺风险,也避免了二次植入起搏器感染风险,同时该起搏器能够感知心房信号、同步起搏心室,能够满足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房心室同步需求。

李飞医生表示,Micra AV实现了无线起搏治疗领域的升级再突破,为患者带来更精准的符合人体需求的起搏,让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能感受到精准医疗带来的益处。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7646人浏览   2025-05-05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解除
9036人浏览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