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创新药物首方落地中山,炎症性肠病治疗与国际同步
栏目:中山中医 来源:中山+ 记者 林燕英 通讯员 黄琳 萧绮莉 发布:2025-07-07

近日,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炎症性肠病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完成古塞奇尤单抗中山地区首方输注,标志着中山市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在治疗方案上有了与国际同步的精准选择。

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消化道,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复发性肛周脓肿或肛瘘等,部分患者还可伴随关节疼痛、皮疹、眼部炎症等多种肠外表现。炎症性肠病好发于青少年,目前无法根治,对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为全球首个全人源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凭借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精准靶向IL-23炎症通路,可显著降低促炎细胞因子释放。2025年2月及5月,该药率先在中国相继获批成人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适应证,迅速成为炎症性肠病治疗领域的前沿方案。这一创新药物投入临床应用将使炎症性肠病患者,尤其是多种治疗方案失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受惠。

市中医院肛肠科炎症性肠病团队在查房。受访者 供图

在市中医院,炎症性肠病患者接受古塞奇尤单抗治疗后,便血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古塞奇尤单抗就像一把新武器,是我院炎症性肠病诊疗迈向精准化的重要一步。”市中医院肛肠科炎症性肠病中心负责人表示,“在立足中医药诊疗为根本的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国际前沿技术,依托完善的随访体系和多学科协作优势,为每一位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助力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近三年实施炎症性肠病疑难重症手术10余例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山市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这一慢性肠道疾病已成为威胁市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心依托多年深厚的学科耕耘,年均接诊IBD门诊患者近3000人次,年均接诊IBD住院患者近1500人次,成功构建起中山地区覆盖疾病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康复的疾病全周期管理体系。

作为中山地区首个炎症性肠病内外科治疗一体化诊疗中心,中山市中医院肛肠科始终走在医疗技术创新前沿。近三年来,中心成功实施炎症性肠病相关疑难重症手术10余例,患者无须转科或转院即可享受全周期诊疗服务。

未来提升市民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

据了解,该中心是最早加入广东省炎症性肠病联盟的中医医疗机构之一,2024年荣获中国红十字会“炎症性肠病关爱中心”认证,成为全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医疗单位。

近年来,中心积极构建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率先在地级市医疗机构开展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治疗炎症性肠病,深度融合传统中医药、生物制剂、小分子药物及微创手术等多种诊疗手段,同时积极开展炎症性肠病相关义诊、患教活动,充分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在患者管理方面,该中心建立了“精细化、个性化”的随访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模式,医护团队定期为患者提供电话回访及线下复诊服务。针对病情反复患者,中心采取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调整用药方案;对病情稳定者,则推行“月度指标检测+年度内镜影像评估”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治疗效果可追溯、可优化。

未来,该中心计划通过科普课堂、公益筛查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并加速创新药物与技术的临床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炎症性肠病防治事业注入新动能。


编辑 林燕英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周知!员峰桥将全封闭施工
13518人浏览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