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呼吸可改善睡眠和情绪?市中医院开展调息疗法
栏目:中山中医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黄圆媛 发布:2024-02-22

2月22日,记者从市中医院了解到,在该院心理科门诊的治疗中,以调息疗法作为每日基础治疗,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针灸推拿、心理咨询等治疗疗效,稳定患者情绪、提升睡眠质量,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各项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睡眠障碍问题的困扰。根据中国睡眠研究协会数据统计显示,超过3亿国人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国人平均睡眠时长约为7小时,相比十年前大幅缩减(缩短1.5小时)。睡眠障碍破坏大脑认知功能,长期失眠会出现健忘症状,大脑长期处于弱兴奋状态,导致精神疲惫、情绪低落或忧郁等一系列问题。“失眠”、“emo”已成为现实与网络流行用语。

魏某,女,60岁,退休教师,性格开朗,患焦虑伴失眠5年余。她自55岁退休以来,间断性睡眠不好,睡眠较浅,容易惊醒,多梦,焦虑情绪明显,认为只要自己心情平稳睡眠就会有所好转,心情焦虑睡眠也差。曾两次因“惊恐发作”住院治疗,规律用药一段时间病情改善明显,但每次减药又会出现焦虑与失眠问题。一年前到市中医院心理科进行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参与调息团体,中西药使用。坚持半年后,疗效显著,目前该患者减药后发现睡眠质量良好,情绪平稳。

“平时心理门诊很多患者或者家属咨询,除了用药、心理咨询以外,还能有什么方法辅助睡眠与情绪。”该院心理科主任叶沐镕表示,其实有一种简单易学而又历史悠久的方法——调息法。中医调息静坐达到养生治“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时期,《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痹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西汉刘安在《淮南子·原道训》亦有“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 以老”,倡导道法清静,修真养精。三国时期著名养生家嵇康亦主张“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在先秦儒家、道家的影响下,中医已经形成了以静养生的养生,思想,并逐渐在医疗实践中以静坐、调息为手段,达到形神兼养、性命双修、祛病延年的目的。”叶沐镕指出,虽然呼吸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想要对身体发挥一定的功效,还是有一定技巧的。现代中医心理学研究发现,大部分的人并不会有意识地调节呼吸,呼吸方式也不正确,这严重影响了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其实,简单的“吸气、吐气”正确不只维持了我们的生命,还影响生理代谢与人体能量供给,甚至与心理层面和情绪问题都有很大的关联。呼吸不良跟很多身心问题有关,如胸闷、呼吸困难,睡眠障碍、失眠,经常感觉疲劳、打哈欠、想睡觉,腰酸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及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

叶沐镕表示,调息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科学证明调息可以很快改变患者的内心状态。正确的呼气可以使一个人放松下来,而吸气则使其内心状态加强。最常用的方式是引导来访者做深呼吸,吸气时,引导患者鼓起腹部,这样会有效地引导横膈膜最大程度地下沉。呼气时,注意力放在双肩的同时,也有意使腹部缓缓地收起,越慢越好。这样可以帮助启动副交感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患者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身体潜意识才能做到最好的配合,所以放松尤其是呼吸节律的放松往往是一次辅导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在用积极想象和中医功法引导患者与身体潜意识对话时,有效地使用呼吸,也会极大地强化意识与身体潜意识的互动,促进求助者内在压抑的释放和内在世界的展现,达到安抚情绪,缓解睡眠的目的。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