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警惕“秋老虎”!相关专家提醒——
栏目:中山中医 来源:中山+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发布:2023-08-08

8月8日是立秋日,立秋后,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白天仍然炎热,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黄娜娜表示,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自然万物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要顺应天时的变化,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早卧早起,立秋后慎用空调

黄娜娜表示,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10 点入睡、早晨5~6 点起床为宜。

“立秋后慎用空调,慎用凉席等清凉物品。”黄娜娜表示,由于天气依旧很炎热,很多人仍像夏季一样,使用空调来降温,或继续使用凉席。需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立秋后尽量不要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或睡凉席。因为立秋后虽然暑热未尽,但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酷热、夜间凉爽。如在晚上睡觉时使用空调或继续睡凉席,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滋阴润肺,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在中医五行体系中,秋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又与外界直接相通,易被燥邪所伤。因此,秋季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慢性气管炎、哮喘的高发期。黄娜娜表示,“许多呼吸系统感染、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源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导致。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对原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尤其要引起重视,否则容易引发原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发作,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肺心病等。”

黄娜娜提醒,饮食方面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在饮食中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此外,对年老胃弱者,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食疗方:

1、莲子百合煲

配方: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净,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2、川贝雪梨膏

取川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胶500克,共蒸食。可滋阴润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带血、鼻中出血等秋燥症。

3、玫瑰雪梨银耳羹

用玫瑰花5克、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50克。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锅内加水,放入梨、银耳、贝母、冰糖,煮半小时左右.加入玫瑰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能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

4、沙参玉竹老鸭汤

原料:北沙参60 克,玉竹50 克,芡实20 克,生姜2 片,老鸭1只约800克。

做法:将北沙参、玉竹、芡实、生姜洗净,老鸭杀后去毛及内脏,斩件。全部用料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 小时,调味即可。分数次饮汤,吃鸭肉。该汤滋阴润肺清补,用于干咳痰少、劳热、肠燥便秘者。

驱除“秋乏”,选择轻松柔缓的运动

立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因此人体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机体随之会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 黄娜娜提出,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有效驱除“秋乏”。运动者可根据自身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太极拳、爬山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黄娜娜表示,立秋后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凝神益气,抵抗忧伤。

立秋时“阳消阴长”,人体也到了“收敛”的时候,故应减少房事次数。因为人体若阳气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故保精的观念虽强调是冬季摄生之要领,实则从立秋就应开始。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隋胜伟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