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中山小榄镇探索文化助力“百千万工程”新路径,试行“文化村长”结对指导模式,聘请骆培华、谭德开、何丽琼、李志平、黄水木、王湛春、周炎敏、余镇河等8名文化领域专家,分别担任8个社区的“文化村长”。
近一年后,记者近日走进绩西、沙口、东升等社区,探访已“上任”近10个月的3位“文化村长”。他们积极联动文化资源,通过驻点开展主题创作、艺术培训、展览展演、专业指导等多种方式,有效激活乡村资源,为社区文化注入特色新活力。
案例1:
活化乡村非遗
潺潺流水,涓流不息。小榄水道鸡笼涌流经东升社区,经过近百年的沉淀与发展,水上贸易逐步演变为繁忙的鸡笼墟市,同时也带动了咸水歌这一水乡特色非遗项目的发展。咸水歌与鸡笼墟市,也成了东升社区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共同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作为第八批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咸水歌艺术家周炎敏受聘为东升社区“文化村长”。她一方面组织开展咸水歌进校园、进社区、暑期公益培训班等传承活动,为学生、青年、老人授课共800多场次,推动咸水歌在传承中发展;另一方面,与老前辈一同编排了咸水歌节目《盛世欢歌贺九州》,在社区文艺晚会上成功展演,为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但‘文化村长’的责任还远不止于此,我们还计划将咸水歌与鸡笼墟市相融合,市民在‘趁墟’时可以听‘歌仔’,让非遗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周炎敏表示,今年6月,“鸡笼墟市民间商贸习俗”成功入选第十一批中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升社区居民,她将积极参与东升社区的文化发展规划,打造“咸水歌墟”,重现昔日“水上对歌”的盛况,让这一传统水乡民俗情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案例2:
对接文化资源
记者走访当天,小榄镇绩西社区“文化村长”李志平刚刚为学员讲授完一堂书法培训课程,便看到前来咨询的社区工作人员何泳香。
“我们准备启动今年异木棉文化节的筹备工作,想听听你的意见,一同探讨如何丰富文化节的内涵。”何泳香希望借助“文化村长”的力量,引入更多外部资源,进一步丰富异木棉文化。
每年当异木棉花盛开之际,小榄祥丰中路绩西社区居委会路段两侧,数十株美丽异木棉竞相绽放、繁花似锦,绚烂的花海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为过往的行人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
自去年首届异木棉文化节的圆满举办以来,绩西社区便积极规划,以异木棉花为核心,打造社区文化符号,并计划每年举办文化嘉年华活动,吸引市民前来欣赏,共同领略异木棉的独特魅力。
“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丰富异木棉文化资源。我也将积极行动,联系相关协会和专家,共同围绕异木棉开展歌曲、诗词、书画、摄影、戏曲及舞蹈创作。”李志平表示。
除了担任绩西社区“文化村长”外,李志平还是小榄镇书法协会主席,长期参与小榄镇各项文化艺术活动。去年举办首届异木棉文化节时,李志平刚上任“文化村长”不久,未能及时参与活动组织、策划。今年,他将使出浑身解数联系各方资源,共同打造、提升今年文化节活动。
案例3:
传播社区文化
沙口社区位于小榄镇东部,沙口水道沿社区流淌,带来了独特的滨河景致。江滨公园依河而建,亲水临风,远眺之处,圆榄山文化公园也屹立其中,兼具景观、人文、生态特点。
“考虑到沙口社区自然景观丰富的特点,在选聘过程中,我们特地为该社区选拔了具备摄影特长的‘文化村长’。”小榄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杜艳超表示,“文化村长”既是社区内文化领军人物,也能凭借其专业特长和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帮扶社区文化底蕴,助力社区明确其文化定位,塑造独特的文化符号。
中山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小榄镇摄影家协会原主席黄水木上任沙口社区“文化村长”一个月后,就与社区共同组织了基层文化建设协商议事会,召集多位文体艺术工作者,探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方向,研究如何挖掘盘活社区文化资源。
与此同时,黄水木发挥摄影特长,协助社区开展摄影培训、摄影比赛等十余场活动,吸引近2000人次参与。其中的5场摄影培训不仅涵盖图片拍摄,更延伸至深受青年群体青睐的短视频拍摄与制作,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
“摄影不一定需要很专业的设备,即便是一台手机也能捕捉、记录下美好的瞬间。”黄水木介绍,培训课上,更为关键的是指导学员如何通过调整拍摄角度、构图布局以及光影效果,呈现出精彩的摄影作品。
在学员们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沙口社区积极与小榄镇合作,举办了摄影比赛,鼓励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接下来,黄水木还计划在社区内组织定点摄影采风活动,以摄影为媒介,更广泛地传播社区的风貌和文化。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