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记者走进中山海宝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宝电器”),搬运工人正将物料经过宽敞的通道运送至各条生产线上,全自动绕线机正将铜线缠绕至马达部件,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场景。如非总经理余杰提示,很难发现海宝电器是今年春节过后才搬进“新家园”——小榄镇“粤深·湾区智谷”园区。
“粤深·湾区智谷”园区不仅是全市第一宗集体土地自愿转国有招引企业的“工改”项目,也是全市首个通过“交验即发证”的“工改”项目。自2023年底全面完工以来,该园区已吸引了约45家企业入驻,总体入驻率达86%,走出了一条企业满意、集体增收、园区共赢的“工改”之路。
新园区:
打造企业增资扩产新平台
海宝电器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潜水泵研发、生产、销售企业,扎根小榄20余年逐渐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水泵年销售量超400万个。
“老厂房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再扩充生产线,产能达到极限。”余杰回忆起旧厂房,以往仓库、车间分布在不同楼层,但只有一台货梯,经常出现成品和原料“抢电梯”情况,沟通事情在不同楼层间来回跑动也成为常态。
想要彻底改变企业现状,余杰将目光聚焦在“搬家”,先后走遍了小榄及周边多个镇街,考察了近20个产业园区,寻找单层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价格合理的新厂房。得益于小榄“工改”,余杰最终找到了“心头好”。
今年2月,海宝电器搬进了“新家”。
“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扩展成6条,新增了全自动绕线机、打标机、冲压机等智能化设备,产能提升了50%。”生产面积扩大、企业形象提升、经营条件改善让余杰的喜悦溢于言表,也让他敢于畅想未来。“未来还将持续投入资金持续进行智能化改造,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方向努力。”
新探索:
找到社区发展产业新路径
走在“粤深·湾区智谷”园区内,可以发现园区并没有建设实体围墙,而是采用红外线电子围栏。10栋10层的产业大楼与社区整体、周边建筑融为一体。曾经的低矮锌铁棚厂房,如今已脱胎换骨,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过去,这片51.74亩的土地,仅有6栋建筑,总面积19600平方米,容积率约0.55,亩均年产值170万元。
为了破除土地瓶颈、土地资源收益低、产业低端等问题,小榄镇绩东二社区决心乘借“工改”东风,进行一场“大变革”,规划建设社区产业基地。
“凡是第一宗的项目,往往是最困难的,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解决问题,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绩东二社区党委书记李冰表示,项目建成后,社区集体增加了40000多平方米物业,每年租金收入约840万元,较以往翻了一番,不仅为社区集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极大地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粤深·湾区智谷”项目并没有选择开发房地产项目,而是以产业园模式发展制造业。
李冰解释说:“我们想以此培育本土产业,让企业能在这里生根发芽。”
她表示,通过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社区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立体式产城融合生态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
新思维:
开创园区专业化运营新赛道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产业园区支撑,产业园区能不能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不仅要看区位、设计等硬件,更需要环境、服务等软件配套。产业园区第三方运营模式有着专业性强、经验丰富、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在立项之初,小榄绩东二社区就敞开怀抱,与来自深圳的团队合作运营,共同打造一个培育新质生产力、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在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运营方深入调研了中山企业的生产需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厂房单层面积定在1000—5000平方米,为园区配置了超100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以及空中花园、公用食堂等设施。
以海宝电器过往“痛点”为例,园区设置了4个直通市镇道路的卸货平台和超30台客货梯,每个平台可供6辆货车同时上下货,避免垂直交通和平面交通拥堵。合理的设计和完善的配套,也为后续招引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粤深·湾区智谷”项目招商总监龚慧敏介绍,目前项目一期整体招商率已达86%,以智能锁、智能装备、智能电器、灯饰照明为主。
其中,既有珠江口东岸企业,嗅着深中通道机遇而来,也有与海宝电器一样的本土企业,谋求增资扩产、蓄力发展;既包含了近10家外地规上企业,看好中山区位优势和产业配套,也有智能锁芯片、贴片企业,为智能锁产业延链、补链。
有了“粤深·湾区智谷”的成功经验后,运营方也与绩东二社区合作布局了第二个产业园项目,计划今年5月封顶,8月交付企业使用。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