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会仁||故乡的土月饼(中秋/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丁会仁 发布:2023-09-21

故乡的土月饼

中秋节,一年中浪漫也令人最向往的一个节日。这一天的主角“月饼”,纷纷登场。

微信圈陆陆续续有月饼的图片,各个商场和网络平台也纷纷开始了月饼的销售,低档的月饼,高档的月饼,让人爱不释手。各种月饼品种繁多,花样不少,而且月饼精美多多。但是,我还是吃不到小时候月饼的味道。

小时候的月饼,是一种传统意义的月饼,纯手工制作,原材料全部就地取材。我的故乡在鄱阳湖畔的都昌,故乡的月饼就是都昌传统意义上的特色月饼,有着百年传承的历史,吃起来特别的好吃,是小时候的味道,大大的,甜甜的,美观大方,简洁实在,好吃又美观。故乡的月饼,特别是怀旧的老年人喜欢吃,而且月饼非常便宜,一百元可以买5斤,免费包邮。我记得钓鱼台国宾馆的月饼最便宜的是208元一盒,一盒六个小月饼,当然钓鱼台国宾馆月饼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月饼。只是与故乡的月饼大小不一样,食材不一样,味道不一样。

故乡很远,故乡很近。

故乡很远,是离开故乡很久了,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都拉长了;故乡很近,是指美食和记忆都离不开故乡。

每一个人的记忆里,喜欢的美食,喜欢的人,喜欢的事情,都在某一个温馨角落里珍藏着,只是没有显露出罢了。

故乡的土月饼,就是那一个小小的珍藏。

父亲曾做过月饼,月饼的主料是面粉,面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加些油和水,慢慢地揉成长条,用刀切成一块一块,和做馒头类似,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的面饼,月饼皮是死面,这样做出来的月饼不变形。月饼外面是香香的芝麻,月饼里面的馅料是红糖和各种好吃的,如冰糖、芝麻、冬瓜糖、小麦、红丝和花生,父亲把馅料包在里面,和做包子类似,只是包子是软软的,而月饼是硬硬的。月饼成型还要靠月饼模子,把做好的月饼雏形放在月饼模子里,月饼就做好了,然后是烘焙。土办法做的月饼,看上去不漂亮,但是非常好吃。

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有一定来历的。最初的月饼是祭拜月神的,只是后来慢慢变成了,这么好的月饼。现在的月饼大多是表示家人团圆,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月饼花色样式越来越丰富了,其中苏式月饼、广式月饼、京式月饼出名。大文豪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月饼最初出现在唐代,是国外传进来的。月饼盛行在宋代,辉煌在明清。是因为中秋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中秋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月饼因为香甜可口,也变得越来越有诗意和画意了。

我吃过很多种口味的月饼,但总是没有家乡的味道。或许是那个穷苦时代的月饼,成了一年一度的稀有物;或许是那质朴的食材造就了月饼的醇厚香甜;或许是土里土气的本真味道才是大自然的味道;或许是岁月的流逝忘不了那一味故乡的味道……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享时。”中秋佳节,故乡的土月饼,是小时候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对游子来说,圆圆的月饼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轮明月,是游子心目中的明月,也是神州大地上一轮亮丽的明月……

作者简介:丁会仁,博士,独立作家,学者,畅销书作者,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多篇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