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功‖一把红纸伞(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7-28

雨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生活条件都不好,加之我家兄弟姊妹多,家里困难买不起伞,出去是热天戴草帽,下雨戴雨帽,下大雨还要披蓑衣(龙须草织的)。

我用上雨伞,还是我结婚后的一九七七年的五月(农历),岳父家送给的雨伞。相传端午节是“女儿节”,凡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 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寓意是“一扇扇千愁”。接姑娘过端午,也成了我们这一带的习俗。

那是我和媳妇婚后第一次去岳父家过第一端午。过了端午节,我们回家时,岳父岳母不仅送给了我和媳妇俩人的蒲扇,而且还给了草帽和雨伞,雨伞是红色的,面是油纸的,伞撑子是竹篾子的。我接过岳父岳母这附加的馈赠,心里非常惊喜,感激岳父岳母的大方,想着这天热不愁没扇子扇了,天热也有草帽戴了,下雨天也有雨伞撑了,真是美哉、美哉。

我第一次用上雨伞,不怕笑话,平时我是根本舍不得用的。只有走亲戚时,遇上下雨了,才拿出来眩耀、显摆。由于用的过细,大约用了七八年,但毕竟是油纸的,还是篾撑子,再过细也不经用,最终用不成了。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一九九六年春,县委组织部组织我们组工干部到潜江、宜昌等地学习,又去了重庆的奉节县。我们在奉节县白帝城,天下雨了,出门在外,大家没带雨伞,于是都向带队领导提议,给一每人买一把雨伞(我们各自掏钱),一来下雨顾急,二来又可留个留念。征得领导同意后,给我们一人买了一把62元的“天堂”牌折叠雨伞。我的雨伞伞面是灰蓝色带白花的,金黄色的铁撑子,又方便,又很好看。平时没用过这么贵的东西,有了这把上好的雨伞我喜不自禁。平时,我真有点舍不得用它。

俗话说,睛带雨伞,饱带干粮。我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出差、工作调动,把这把雨伞跟随我,形影不离,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我先后从黄柿乡政府调走到梅铺镇政府,从梅铺镇政府调到高庙乡政府,从高庙乡政府调到白桑关镇改府,又从白桑关镇政府到郧(县)阳区总工会,一直到现在这把雨伞时时保存着、使用着。下雨天,我撑着它不淋雨,大热天,我撑着它遮太阳。就连我出差下武汉,上北京等到外地开会或学习,包里也装上这把伞,以备下雨所用。

说实在的,我这从农村出来的人,过惯了艰苦的日子,用东西比较过细。为爱惜好这把伞,每次我用过后,从不丢三拉四的乱扔乱放,都要把它撑的开开的,晒凉的干干的,再过过细细的一褶一褶卷实好,收捡好,所以很耐用,把现在也没坏,就是伞面有点掉色了。屈指算来,自1996年起,这把雨伞已伴随我整整二三十年了。

这些年来,家里也不断买过些伞,单位偶尔也发过伞,可是我就不随便用其它的伞,就认准这把“老伞”用。儿子们见我的伞不咋的了,劝我不要了,甩了算啦。可我总是舍不得丢弃这把伞。

还因为我爱人患重病时,一个夜里我做梦,梦见天下雨了,我在桥这边,爱人从桥那边喊着给我送伞,我记得清清的也是她拿的也是这把伞,她把伞递给我,交呼我别淋着,她转身过桥走了。我醒了是个梦,感到不好,眼泪打显了枕巾。没几天,爱人离我而去了。爱人去世己六年了,可如今我留这把伞,是我永远对她的思念。

我的这把伞陈旧了,可是我就是不丢弃这把伞,就是实在不能用了,我也要把它珍藏好。

(文棚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和欣赏。“写手”栏目面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写手”栏目发表的稿件,当月阅读量达到1万次,编辑部打赏50元;达到2万次,编辑部打赏100元;达到3万次,编辑部打赏150元。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文责自负。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Cruise tour to enjoy the scenery of the ShenZhong Link
推荐 14753人浏览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