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和“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多种协商渠道之间要相互赋能、统筹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健全基层协商制度化平台和加强各种协商渠道的协调配合作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基层民主协商议事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实现形式。中山作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多年来,不断因地制宜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积极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问题疏导、凝聚共识等作用,探索出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中山之路。
一、组织引领,协同多元主体构建良好生态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指出,基层协商就是“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社会组织和群众等,就基层社会发展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协商”。不难看出,基层协商涉及多元主体,要提高协商有效性,就需要协同好多方利益,构建起良好的协商生态。中山市加强统筹规划,扎实开展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有效汇聚多方力量。在开展基层议事协商过程中,有效搭建“村(社区)党委+党支部+居民代表+N”的议事协商平台,定期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就当地发展难题、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等方面协同议事、协同解决。同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基层党员代表,村(社区)退休老党员等,构建起一支有力的议事协商队伍。在日常生活中,既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并有效反馈群众关切问题,又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问题调解工作。例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充分激活基层党员群众战斗力,高效收集社情民意、灵活宣传政策法规,不断扩大社区治理的“共治圈”。二是有效发挥群团组织的协同带动作用,通过协同联动,吸纳整合多方资源。群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要更好地协助党组织做好团结、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例如,充分发挥团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建立“社区青年驿站”为基层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等等。三是合理利用基层自治组织的辐射影响作用,通过辐射效应,提高解决问题实效。基层自治组织是群众最直接的代表,能够反映基层群众最真实的声音,是解决相应群体间利益协调问题的重要抓手,合理利用好基层自治组织的辐射影响效应,才能实现协商议事的效率最大化。例如,横栏镇通过花卉苗木协会有效处理居民之间存在的行业竞争问题,推动村风民风向上向好。
二、机制赋能,闭环协商程序保障实质民主
2021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中山也因地制宜印发《中山市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基层议事协商流程和内容,实现协商程序闭环,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得到实质保障。一是制定协商事项清单。聚焦村(社区)居民最关心关切的问题和亟需满足的需求,完善议事协商清单,确保议事内容明确、问题精准。如东区街道桥岗社区针对老旧小区公共设施建设落后等民生问题,与100多个共建单位开列双向协商“资源清单”200余项、“需求清单”100余项、“服务清单”100余项。二是规范议事协商流程。议事协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规范的流程约束,只有明确好“怎么议”,才能使议事协商有效果。如五沙村创新实行的“五三三七”工作法,有力有效推动形成事务共商、难题共解、服务共促的村级民主协商格局。三是强化监督反馈。议事协商结果是否真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否切实反映群众真实意愿,是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群众来做“裁判员”。所以,在议事协商的成果运用上,一定要秉持透明公开的原则,第一时间通过村(社区)事务公开栏、线上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布,并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打造的集“思”会红色议事厅,通过搭建“线上+线下”议事协商平台,有效发挥倾听民声、反馈民意作用。
三、文化浸润,营造协商氛围畅通治理末梢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只有营造良好的协商氛围,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的热情,才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山市也多措并举营造民主协商文化,畅通基层治理末梢,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一是搭建议事协商阵地。秉持“群众哪里有需求,议事协商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要求村(社区)搭建至少一个的议事协商阵地和多个议事协商流动平台。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香山书房等阵地,形成实体议事厅,同时瞄准群众喜爱聚集的公共场所,打造多个流动议事点,如“公园红心议事厅”“大树下议事”“桥头议事”等,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化解群众纠纷,解决群众难题。二是打造议事协商文化矩阵。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基层群众共识,同时通过线下宣传标语和线上新媒体平台推送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群众理念,树立良好协商文化,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的热情。三是强化正向激励。有效发挥“德治”作用,营造良好自治氛围。结合村(社区)开展的“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和“星级文明户”等多项评选活动,把群众身边的优秀典型推向台前,以“身边事”传递社会和谐正能量,以“眼前事”弘扬积极健康新风尚,形成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