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丨论丛
栏目:理响兴中 来源:中山日报 谭胜兰 发布:2025-01-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他同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教育价值,是思政课中不可或缺的珍贵素材。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入脑入心入行,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引人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进而更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一、入脑: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以理服人更具效度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以理服人是思政课最根本的教学途径。思政课讲的不是一般的理论,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马克思曾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阐释清楚理论的来源和逻辑则是展现理论彻底性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理论的根源、逻辑以及它们如何指导现实世界的变革和发展。红色文化,从本质上讲,是革命实践的高度凝练、总结与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红色文化贯穿始终。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又蕴含着深邃的理论逻辑。讲红色文化就是讲理论的来龙去脉。

每一个红色文化资源背后都是一段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与历史的结合,红色文化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教材。在思政课教学中,为了让理论深入学生头脑,可以采用寓理于史、史论结合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的同时,穿插相关的红色文化中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寓理于史、以史为据,更好地讲清楚理论的来源和逻辑。就拿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来说,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独特的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农民阶级的状况、需求以及革命的潜力。在红色文化中,这一理论的产生过程和逻辑路径清晰可辨: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广大农民深受压迫剥削的现状),探究为何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为什么: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实际,农村蕴含着巨大的革命力量),进而确定如何开展革命(怎么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领悟理论的力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激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辉煌成就的自豪感,使思政课以理服人的效果得到强化。

二、入心: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以情动人更具温度

情感,作为连接人心的桥梁,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能否以情感人,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红色文化以其火热而真实的底色,为思政课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人的情感往往源于对事物的直观感受,那些能够让人亲近、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在红色文化中,充满着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以及真实可感的氛围,充满着触动人心的情感力量,这些元素能够有效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让思政课变得可亲、可近、可感。在“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活动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情感力量。韶山,这片孕育了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土地,承载着无数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其中,通过“为了让千千万万人有一个好家,我们只能离开这个家”的故事,我们看到了毛泽东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舍小家为大家,离开韶山,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之中。他对家乡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以及坚定的革命意志,通过这些故事鲜活地展现出来,让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都热泪盈眶。这种真实而动人的情感力量,触动心灵,正是红色文化赋予思政课的独特魅力。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采用故事化微课的教学方式,寓情于事,能够将这种情感力量充分融入思政课教学。比如江竹筠在狱中遭受残酷折磨却始终坚贞不屈的故事,展现出她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令人动容。当这些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真实故事在思政课上被讲述时,更容易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此外,借助数字化手段,创建沉浸式课堂,运用虚拟场景教学,使学生在数字化、网络化的课堂中还原历史场景,穿越时空与英雄人物、历史对话。这种基于真实故事和场景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情怀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这样充满温度的精神滋养,更能以情动人,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思政课的目标。

三、入行: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以行引人更具力度

红色文化不仅是一段段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和行为指南,其以深刻的主旨内涵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资源,是思政课以行动引导学生的强大力量源泉。从纵向维度审视,红色文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精神内核,彰显了中国人民造梦、追梦、圆梦历程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人们树立了目标明确、道路清晰以及行动果决的行为典范,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引领和榜样示范。一个个红色遗迹遗址、一位位革命英烈、一件件革命文物,都蕴含着深刻的红色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动力,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价值导向。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先烈,到和平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他们的事迹无不彰显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困难的勇敢挑战。这些榜样人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行动的引领者,是学生成长成才行为规范的鲜活榜样,激励着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

从横向角度来看,红色文化大思政实践是其赋能思政课的重要途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丰富的历史宝库,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建设大思政课实践基地。老师带着学生走进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让学生在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直观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用实践促进对理论和情感的理解和认同。同时,还可以与红色文化单位合作,共同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红色向导、志愿服务、实践项目等。这种寓学于行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融入现实行为,使思政课以行引人更具效果和力度。

红色文化通过寓理于史、史论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融合,增强了思政课以理服人的说服力;通过故事化微课、情景化创设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寓情于景,增强了思政课以情动人的温度;通过精神引领、榜样示范和大思政实践基地参观、活动开展,增强了思政课以行引人的力度。红色文化从入脑入心入行全面赋能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并最终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们应积极探索红色文化赋能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育人路径,创新教学模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学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照亮思政课前行的道路,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作者供职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2226人浏览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