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两周,在珠江口外通车已逾半年的深中通道桥下,中华白海豚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网红。游客偶遇白海豚、追逐白海豚的消息不断扩散,抖音等平台上也有旅游博主推荐起“与白海豚同框”的旅游线路。
自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以来,“超级工程” 深中大桥的雄伟身姿便成为出海游的一大卖点。去年8月26日开渔后至12月底,从事海洋休闲游的渔船共出发1022航次,游客达11242人次。如今又有了白海豚的加持,“超级工程+动物明星” 的强强联合,引发出海游新热潮也就不足为奇。据横门休闲渔业游的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深中通道和中华白海豚这两大亮点,让原本的出海游淡季不再冷清。
“豚出没”令人兴奋不已,一方面源于人们对这种可爱生物的由衷喜爱;另一方面,海豚被视为吉祥物,邂逅白海豚,意味着遇见吉祥、幸运和福气。
素有“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对海洋水质环境极为敏感,是衡量海洋生态环境的鲜活指标。深中通道通车仅半年,它们便现身这片海域,这表明在建设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8年时间里,建设者高度重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彰显出中山海域生态修复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然而,正因为白海豚对环境的“苛刻要求”,提醒着我们必须珍视当下能够偶遇白海豚的这份“福气”。
为了守护这份“福气”,许多人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深中通道的设计之初,就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到施工建设、船舶航运和环保监管等各个环节。例如,在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基槽开挖和航道疏浚过程中,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环境,项目部舍弃了传统的、更为经济便捷的爆破方式,转而采用对生态环境更为友好的凿岩施工工艺,为此多支出了3000多万元。建设方还专门编制了《白海豚保护管理手册》,不仅明确每艘施工船舶的船长为白海豚保护的直接责任人,还设置了专兼职的海豚观察员,实时观测白海豚的活动状况,日夜坚守、长年累月,为白海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
我们的海洋执法部门,为保障白海豚的安全,也对其觅食的水域进行“护航”。他们仔细检查周边海域,确认没有渔船在此放置渔网,同时引导周边的渔船远离这片区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敏向市民提出观豚的注意事项:其一,不建议乘坐渔业捕捞船只或快艇;其二,船只与海豚观鲸距离应保持在100米以上,且需低速航行;其三,不要大声喧哗,以免中华白海豚受到噪音惊扰;其四,严禁向中华白海豚投喂、投掷任何物品。
专家的建议,换种说法,就是尽量少打扰甚至不打扰。因为我们时常能看到国内各类野生动物因人类的干预、围观而发生种种意外的新闻。在海洋中,白海豚等大型野生动物常常会因船只的螺旋桨或者拖网而受伤。倘若出海游船的数量和频率增多,距离过近,这种误伤或许更难以避免。
既然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就意味着对它们的保护意义远大于观赏意义。如果我们真心喜爱白海豚,其实可通过专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来欣赏,为它们留出充足的空间,或许这才是最真挚的爱。
从真正保护的角度考量,与白海豚“同框”的活动应当降温,而不应过度热炒。
一言以蔽之:旅游应为白海豚“留白”。
笔者还了解到,于2025年1月13日正式上市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吉祥物,也是以“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分别取名“喜洋洋”和“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这两个吉祥物由中山生产,我们可以将对白海豚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寄托在吉祥物身上,让现实版的中华白海豚能够继续自由自在地在横门水域活跃,唯有它们能够持续不受干扰地畅游在我们周边,才是全体中山人民的“生态福气”。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