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及,在随后历次党的重大会议或重要文献中反复出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予以强调,已深刻嵌入我党执政逻辑中,这绝非权宜之策而是顺乎历史的战略选择。
一、它深刻反映了我党对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
进入新时代,法治进程明显加速,先后出台了系列历史性举措,比如设立宪法日,党和国家重要领导干部向宪法宣誓等等。法治进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习近平法治思想,他多次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的决心和深意跃然纸上。“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法治建设重要内容体现了法治的重要特征:一是权威性。最大权威就是宪法确认。现行“八二宪法”首稿即确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历经五次修正,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点始终岿然不动,而对非公经济的确认则随思想解放的深入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尽管有一定曲折但给予确认的方向却坚定不移。二是稳定性。法治要求“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的改变而改变”,政策、法规稳定是市场和民心稳定的前提和保证,市场经济最惧怕朝令夕改,财产最需要安全港的庇护。邓小平同志深谙此理,早于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有人要动当时的一个民营企业“傻子瓜子”,他就坚定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习近平总书记同样深知法规稳定的重要性并富有经济学洞见,对市场经济规律及民营企业家的担忧了然于胸,他多次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就发展非公经济强调“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三是平等性。平等是法治的最核心特征。它首要确立非公有制与公有制政治和法理地位的平等,强调二者同属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确立二者在法律适用上的平等,强调“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再次确立二者在市场经营中的平等,强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它是经过了正反历史经验检验的真理性认识
“两个毫不动摇”得之不易。纵观历史,反面教训是对非公经济的狭隘性、偏激性认识,让国际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曾付出惨痛代价。无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张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消灭私有制,但现实却表明彻底消灭私有制的条件还远未成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展和保护私有制仍是历史的必要选择。所以从正向经验看,任何时候只要重视非公经济,尊重经济规律,允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作用,生产力就可获得解放和发展。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的八大前后实行的“三大主体三大补充”政策成为“理论上和实践上突破过去的社会主义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道路的重要尝试”。当然在思想上完全解放,彻底从政治、法理、经济学理上对非公经济给予肯定,从而发挥其巨大潜能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时至今日民营经济已经实现“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80%的城镇就业,90%的企业数量”。
三、它是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及其标志性成果
改革开放之初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对于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下的人们而言需要解放的思想千头万绪,但最核心的莫过于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应该具有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的认识,如邓小平所言“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禁锢在“一大二公”等僵化的教条下,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公有程度越高越能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全然不顾生产关系是否优越要在它与它所包容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中去考察。在追求绝对公有制的同时盛推平均主义,大搞“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结果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民长期陷入贫困。解决温饱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这自然要求改革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思想解放率先在社会主义经济性质上取得突破,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而正式开启市场经济改革之路。此后历经几次重大理论突破,于党的十五大形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论断,并在1999年第三次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认,标志思想解放成果最终获得法治认可。
四、它是顺应世界潮流挺膺世界担当的必然选择
经济全球化尽管遭遇一定逆流但其趋势不可阻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一带一路”获得世界广泛赞誉,这一背景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更显其必要性。首先它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必然要求。不可否认当前国际经贸领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规则、标准及管理体系,我们有必要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在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各领域全面融入这一体系。其次它是扩大自主开放的必然要求。为适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需求以及作为发展中大国应尽的责任,努力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等各领域主动对外开放。再次它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在面临来自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等多方侵蚀,这要求我们维护传统秩序、应对无理挑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改革。
总之,“两个毫不动摇”经受了严格的历史检验,迸发了勃勃生机,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智慧。
(作者系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该文系广东省2022教育规划课题“习近平‘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的逻辑阐释(2022GXJK049)”阶段性成果。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