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 | 探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中山路径
栏目:理响兴中 来源:中山+ 陈锃诚 发布:2024-10-1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新征程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改革开放“往哪里改”“怎么改”的重大命题,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原则要求,探索实施卓有成效、行稳致远的中山路径,推动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加速聚集,打造中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从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多种风险与挑战叠加,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新时代呼唤新担当。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破制约生产要素、资源要素充分流动的藩篱,清理地方保护主义,建立起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体系,让市场配置这一高效手段“活”起来。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早在2019年,党中央就客观地分析了国内外经济发展阶段的形势变化,提出了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总体要求。2022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和进一步规范不正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其中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也做了重点部署和具体要求。只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竞争规则公平统一、市场监管统一规范、各类要素流通顺畅无阻,才能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投资与消费需求,才能更好地驱动国内大循环活水畅通流转。

二、探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中山路径

中山应坚定“工业立市”的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时代机遇,加速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系统推进,以改革思维突破结构性顽瘴痼疾,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开新局、育新机,建设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产业体系、创新机制体制,奋力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高水平统筹城镇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发展规划,有利于保证政策连贯性,合理有效配置市场与公共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领域集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要聚焦现阶段制约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与风险短板,锚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规划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做到规划与上级战略部署贯通衔接,同国家、省重要部署步调一致,也要做到与周边地市密切协作、优势互补,实行差异性竞争。在坚定战略目标不动摇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审时度势,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对明显不适用的政策,根据发展形势适时调整。

(二)重点突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加强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措施和问题清单,聚焦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构建“有为政府”,推动中山营商环境向深圳看齐,打造公平高效、企业认可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细化量化政务服务标准,精简审批流程,扩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的事项范围,完善企业办事导办指引,解决企业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要加强依法行政,提升市场监管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执法事后抽检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执法过程公开透明;做好行政复议、信用修复宣传引导,解决“一罚了之”的问题,增加执法温度,及时帮助受罚企业改过自新。要建立要素市场畅通流动的制度规则,科学制定新出让土地使用规则,灵活设定违约罚则条款;争取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入市示范试点,拓宽土地要素来源渠道;大力发展民间资本市场,鼓励科技金融、产业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多方联动,培育中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参与项目孵化的良好投资环境,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鼓励支持创新体制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山发展要调整结构、缩小差距,必须要加强创新资源统筹,打通人才、科研、教育创新链条,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形成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土壤,做到“跟跑”领域迎头赶上、“并跑”领域加速冲刺、“领跑”领域优势扩大。要夯实育才教育基础,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从小培育学生科创思维、科研精神,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的学业氛围;加强课外参观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参与中山发展进程,强化中山籍学子学成后返乡建设热情。要采取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中山宜居城市的环境优势,对引进的人才关心厚爱、提供支持、放心使用。要重视科研成果首创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动力,促进科研平台与龙头企业强强联合,以市场导向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标准,加快形成一批的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可快速转化的技术成果。

(四)构建高水平的优势产业体系

构建高水平的优势产业体系是打响“中山制造”品牌的关键一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山需改变以往产业体系优势不突出的局面,坚持全市“一盘棋”高位统筹,在升级发展中做优做强规模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库,服务帮助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增资扩产、吸纳人才、链接资源,推动市场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鼓励龙头企业反哺回馈当地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围绕优势互补产业,建立产业企业图谱,精准靶向招商,大力实施领导招商、上门招商、资本招商、营商环境招商。稳妥用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建立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引入培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提前谋划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国有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建立战新产业投资容错机制,鼓励国有资本积极引领、社会资本热情参与的产业投资氛围,推动一批前瞻性战新产业落地中山、孵化壮大。

(作者系2024年中山市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第五期)学员,阜沙镇团委书记)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间小团圆
原创 11178人浏览   2024-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