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保障人民健康、推动经济增长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产业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土壤、要素和制度保障。
在过去10年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政策驱动引导下,步入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覆盖从生物制药到医疗器械,再到前沿基因治疗的广泛领域,生物制药行业近五年实现了从2000亿元到5000亿元的飞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和医药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10%,年均增长率稳定在双位数。中国制药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一股新力量、新动能。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研发成果日益丰硕。2012-2023年间累计100多个创新药、200多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治疗领域的空白,生物医药产业部分领域如基因检测、疫苗研发等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了中国创新的实力与成果。国际影响力逐步攀升,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医药健康类产品对外贸易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第二大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出口国。新药研发国际合作增多,近年来每年有多款新药在海外申请上市,对外技术授权由2012年的2起增至2023年的73起,标志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与共赢。
尽管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五大问题。
一是原始创新能力薄弱。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大多集中在“跟随式”创新层面,对细胞治疗、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的探索尚显不足。基础研究的薄弱直接导致颠覆性原创成果稀缺,难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需求。
二是创新投入不足。2023年,全球Top10药企的研发投入合计远超1000亿美元,我国全行业占比前者不到50%。不仅体现在资金总量上,在研发经费与人员的配置效率、研发设施平台的先进性等方面也显示创新投入的不足。
三是成果转化效率低下。我国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率长期徘徊在5%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25%至30%的水平,这凸显了成果转化机制的不成熟和创新生态的不健全。
四是产业链存在短板。原研药稀缺、仿制药泛滥,研发企业“散小弱”,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先进治疗技术等关键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部分产业链关键环节脆弱。
五是政策监管环境有待完善。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审批流程繁琐等问题,监管标准仍存在不一致和疏漏之处,相应的监管标准和法规往往滞后于技术创新的步伐。
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新药研发的数量和速度上,还涵盖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满足程度。此外,高质量发展还涉及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协同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环境的优化等多个维度。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结合实际问题从多个层面深化策略,确保产业在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实现全方位的提升。
一、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与平台建设,优化审评审批制度,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聚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鼓励跨学科交叉研究,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储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审评效率与准确性,建立快速通道机制,对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新药给予优先审评审批。引入先进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审评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建设,提升我国审评审批的国际化水平,加快创新药的上市周期,提高创新药的影响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资源高效配置的产业生态。加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技术共享与市场开拓,提高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着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新试剂、新技术、新仪器和新装备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积极培养高端人才。聚焦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建立企业与高校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遵循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等环节的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三、提高消费者对生物医药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保障消费者对生物医药产品的支付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消费者普及生物医药的基本知识、研发过程、治疗原理以及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消费观念,切实增强公众对国产生物医药产品的信心。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消费者的自愿参与能够为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提供宝贵的数据和信息。通过科普宣传和政策引导,提高公众对新药研发重要性的认识和支持度。商业健康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分担机制,能够减轻消费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购买健康保险,提高消费者对生物医药产品的支付能力。
中山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医药产业基础,建有我国首个按照国际医药园区标准打造的国家级健康产业园,在翠亨新区建设了集生物医药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园区。近年来,中山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效愈发显著。深中通道的通车,进一步强化了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区位优势。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中山市新时代领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舰队”之一,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支撑、要素保障,集中资源推动产业生态集聚,加快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持续汇聚高水平人才团队、推动创新药物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中山市完全有能力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创新驱动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生态,为推动中国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