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开通,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既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又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指明了方向。对中山而言,深中通道的通车,为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中两地的空间融合度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的跨市流动更为密切频繁。这既给中山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山因势而变,对接深圳实现深中一体化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深中通道通车为中山带来发展新场景
基础设施的联通,是打通城市空间,促进区域各种要素畅通流动的必要条件。深中通道开通,在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中架起关键一“横”,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中山同深圳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中山而言,是一次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近些天来一组组的数据,也说明了深中通道的开通所带来的便利体验,例如广东省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数据显示,深中通道开车24小时的车流量超过12.5万车次,最高峰时期每小时0.8万车次;从深圳到中山的时间由2小时缩短为0.5小时,从香港到中山的时间由2.5小时缩短为1小时……可见,深中通道的开通,架起了珠江口东西两岸协同发展的桥梁,深圳的发展势能可以更加快速地外溢至中山,为中山发展带来新的场景。
对于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流将会更为紧密,对中山周边城市的发展也将会带来重要影响。随着深中两地在产业、人口以及其他各类要素的双向流动,以及中山同周边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山的营商环境、交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将会面临新的境遇。在全市奋力落实“百千万工程”部署,以及大力实施“工改”的背景下,深中之间的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如何进一步衔接,推动两地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同分工、治理协同提升等方面向正向效应的方向前进,则要根据接下来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找双方基于各自发展的意愿交汇点,最大限度承接深圳发展势能。
二、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发展格局
中山同深圳进行对接,要立足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导向,充分立足深圳前海合作区等重点地区,结合全市“东承”战略,围绕“六个一体化”进行对接。在“六个一体化”中,规划一体化具有引领保障作用,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应紧紧围绕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结合重要领域、重点地区进行先行规划,为紧抓深中通车机遇、承接深圳发展的溢出效应、加快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先期准备。
在重要领域方面,要紧紧围绕服务于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促进深圳与中山发展的高度协同。一是全面对接深圳城市规划相关工作。从市级层面上,与深圳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相关部门加强联系,了解深圳前海、宝安、福田等地区的规划现状,建立完善跨市层面的规划协调机制,全面融入深圳都市圈,并在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整合好珠江口西岸资源。深入贯彻落实《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找准自身发展基础和定位,整合珠江口西岸资源,协同珠江口西岸其他城市,建立市级层面的协商机制,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以“工改”空间释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工改”,全市已释放大量产业空间,相关镇街共有相当的产业园区空间亟待招商。因此,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深圳产业链现状,特别是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坚持“深圳科创+中山产业”导向,围绕我市产业链的补链强链延链润链,共同培育高端服务品牌,并不断拓宽国际国内市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在重点地区方面,要在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规划布局上进行体现,建好、用好相关市域规划协调机制,最大限度提升中山同深圳之间的空间融合度。一要充分立足“深圳都市圈规划”和“前海扩区”规划,以及深圳相关专项规划,推动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等重点地区,做好城市发展设计,实现中山同深圳之间的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黄金内湾”。二要加快打造重大合作平台,结合全市十大产业园建设,推进深中重大合作平台规划,包括深中合作创新区规划建设等,提供相应的空间支撑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三要提升空间资源配置精准度,围绕产业、交通、创新等领域,结合实际发展趋势提前规划。同时,还要适时探索地区规划留白机制,应对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同深圳之间在产业、流量等要素之间的对流趋势及其影响,提升土地等资源要素的配置实效,做到有备无患。
作者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编辑 汪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