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胡俊魄:歌声传情 宣讲筑梦
栏目:理响兴中 来源:广东宣讲 发布:2024-06-05

【前言】为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爱宣讲、投身宣讲事业,3月以来,“广东宣讲”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公开征集了“我是宣讲员”心得体会,从个人角度谈宣讲工作,现在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助力擦亮“粤讲粤精彩”广东理论宣讲工作品牌,敬请关注!


 歌声传情 宣讲筑梦 
 宣讲员:胡俊魄 

我叫胡俊魄,今年69岁,是湖北武汉的一名退休女干部,已有31年党龄。我做过国营企业总经理,也曾是全国“三八”红旗手。二十多年前,因国营企业改制,我来到了东莞长安,从此爱上了这座欣欣向荣的南方小镇。我爱唱歌,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有共同爱好的发烧友。我们组了个私伙局,经常一起排练、四处演出,收获了满满一抽屉的荣誉证书。我还是一名出租屋房东,每天早起后,我都会在出租楼逐层打扫卫生,午饭后练琴、唱歌,晚上到长安广场散步。日子就是这么简单平缓地流淌,不快不慢。

但是这些年来,我更愿意跟别人介绍另外一个身份——“莞邑百姓宣讲员”。加入这个队伍,纯属偶然,也非常幸运。我快70岁了,还作为一名基层的宣讲员,讲一讲我几十年来的一些感悟,很有成就感,我还要继续把宣讲工作做下去,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到宣讲工作中来。

胡俊魄在长安莲湖绿道飞鹭台宣讲。

缘起
硬核广播让我进入宣讲队伍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湖北武汉人,我虽然远离家乡,但也时刻关注着,想为家乡做点事。恰逢此时,东莞市长安镇发起了“我是硬核广播员 传播防疫正能量”疫情防控宣传,把留在长安过年的全国各地老乡们都召集起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传播抗疫好声音,着力打通人际传播渠道,让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自觉遵守防疫政策。

得知硬核广播员的招募消息后,我第一时间报了名。但是鉴于年龄,我担心可能会落选,于是我专门在推文写上“志愿书”表达自己的决心。很幸运地,我入选成为硬核广播员,每天千方百计地把接收到的防疫信息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租客。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我觉得积极站出来,协助做好防疫工作,这是自己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

由于湖北人的身份和表现,我很快就引起了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关注。2020年的一天,镇里的宣传部门工作人员来慰问,他们听了我的故事后,非常感兴趣,邀请我加入镇里的宣讲队伍。“我也想试试,但是我行吗?”我心里在打鼓,也提出了顾虑。但很快他们就安排了一名作家和工作人员给我专门辅导。

我不会用电脑,就手写了一篇初稿,然后他们再听我口述,一起商量着把稿子写了出来;我不会PPT,他们就找我拿了些照片去做,手把手教我怎么使用;我不知道该怎么讲,他们就发了其他宣讲员的视频让我揣摩,然后从大学请了教授为我们做辅导。

刚接触宣讲的时候,学习、备课、试讲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我甚至连上下班的路上都在练习演讲、背稿,生怕自己年纪大了,记不住。

几次排练后,我被安排到社区去作宣讲。我很清楚记得,第一次宣讲,讲的是自己在长安见证改革开放发展的故事,以及自己在防疫当中的经历。第一次宣讲,我有点紧张,更多的是兴奋。站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讲10多分钟的内容,不长不短,要讲好是很难的。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给我打气:“胡姐,你讲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怎么讲都不会跑题的。”宣讲结束后,跟我一起来的另一个宣讲员给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讲得真好,没有一点背稿的感觉。”但我在台上就感觉到了,我的普通话口音有点重,语速又快,台下一些观众明显听不懂在玩手机,或许我得再想想办法。

改进
歌声里的祖国让我找到自己的宣讲语言

我退休后,时常在长安广场走动。这里文艺气氛浓厚,有跳舞的、拉小提琴的,还有弹扬琴、拉二胡的。我太喜欢这种氛围了,很快就与大家打成了一片。但当时没人组织,现场秩序有点乱,我就跟大家说,如果大家信得过,我来组织,搞个团队。记得那是2013年10月,每天晚上我提前搜集演唱者名单、歌单,整理节目表。不久后,长安老年人歌友团组建起来,每人交20元团费,实行账目公开以确保透明;随后,我开始购买相关设备,每晚在长安广场组织排练演出。歌友团的成立也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他们专门为我们提供物资扶持。有了明确的组织和规划后,拥有300多名会员的长安老年人歌友团很快声名鹊起,电视、报纸宣传接踵而至。2014年5月17日晚上,长安镇第一场周末广场show正式启动,我和团队第一个报名,并成功进行了首场演出,在长安镇文化发展历程上留下了重要印记。

胡俊魄和会友们进行节目排练。

2021年,这一年正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那时我参加了一年基层宣讲,积累了些经验,但始终都感觉不到突破。我的口音有点重,语速又快,跟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特别是和粤语的本地人交流起来,有点费劲。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排练时,一个会友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平常排练的都是红色老歌,为什么不能把歌声放到宣讲里面呢?”我一听,真是个好主意。我们来试一试吧!

我们平常排练的歌曲,有《红梅赞》《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唱支山歌给党听》。这些歌曲见证了党的百年光辉历史,蕴含着中国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为了把宣讲和演唱结合,我们在宣传部门的指导下,改变以往的演出方式。第一,把歌声融入到宣讲。每唱完一首红色老歌,我们就和周边的观众互动几分钟,讲讲歌曲的历史来源,让大家了解不同时期党的艰辛和奋斗。第二,我们改变了演出地点。以往我们演出都在舞台上,观众在台下,大家有距离,这次,我们直接就在社区、公园、路边的榕树下摆下乐器就开唱,观众也可以随时加入进来,跟着我们一起唱。第三,我们改变了宣讲的节奏。以往我们都是听从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宣讲,主办方还要安排人来听;但这次,我们就专门挑选人多的地方和时间,随机出现,一边讲一边唱,给大家一种惊喜的感觉。这种形式的宣讲非常受欢迎。在涌头的那场演出中,我们演唱了7首红色老歌,并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宣讲。然而围观的群众似乎意犹未尽,观众都说,歌是老歌,大家都会唱,但经过我们的讲解,他们才知道这些歌背后的故事,感叹我们的今天的生活实在来之不易,我们的党实在太伟大了!

通过这次宣讲,我认识到宣讲要讲得好,要选取好的题材,同时确保内容和形式能够吸引听众,从而有效地把党的历史、初心和使命传达到基层,传递给普通市民,让他们真正理解和认同。从此,我每年的宣讲都力求创新,与宣传部门和观众人员深入沟通,根据时间节点来安排宣讲和演唱的内容。我也改变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报告形式,采用边讲边唱边演奏,还有快板的形式进行宣讲,既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又能清晰明了地理解。而我的宣讲也很受欢迎,每次宣讲时看到台下听众全神贯注地聆听,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胡俊魄结合快板的形式,在长安新时代实践中心宣讲堂宣讲。

未来
继续用宣讲传递力量,用分享点亮希望

作为一名从武汉远道而来的新莞人,我在东莞市长安镇这片热土上找到了归属,也很庆幸找到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使命——宣讲。在宣讲的过程中,我见证了人们对东莞、长安乃至国家发展伟大变迁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从疑惑到支持。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次的交流与沟通,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和思想的交融。我收获的不仅是听众的认可和支持,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强化。

今年以来,省、市、镇都在大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我看来,“百千万工程”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个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工程。它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品质,关乎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比如长安镇每个社区都走上了特色品牌建设,因地制宜利用荒地、边角地建设,“口袋公园”使村村有美景,老建筑也换上了新妆容,展现着新时代乡村的美丽新貌,展现着长安的文明新风尚。这些变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每个社区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了环境改善带来的喜悦。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成果,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幸福。

在宣讲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听众。有的人对“百千万工程”充满好奇,希望了解更多细节;有的人则对项目的实施表示了疑虑,担心达不到预期效果。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我始终坚持用身边的变化事实说话,不断完善自己的宣讲内容和方式。我深知,我的宣讲虽然微不足道,但只要能够触动一个人的心灵,就值得我去努力。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我坚信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把事情做正确”,正能量的事情就要用心去做,只要你坚持不懈,总会有人为你喝彩。


编辑 陈家浩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香山古城“焕新”,首批22家商户签约入驻
原创 10900人浏览   2025-04-18
推荐 10404人浏览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