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问答和探究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
栏目:理响兴中 来源:中山+ 邝光荣 发布:2024-03-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进行考察调研,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国务院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一种什么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必须拨开迷雾,回到新质生产力的本源,探究其核心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

新质生产力首先是一种生产力,要回答究竟什么是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属于劳动的具体有用形式”,“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也就是说,生产力是劳动的表现形式,而劳动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在物质变换过程的统一。生产力就是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生产力的高低三个因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者是参与社会生产过程的人,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劳动对象是生产过程被加工的东西。劳动资料是劳动者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综合体,包括生产工具等。其中,生产工具最能直接体现人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统称为生产资料。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同时,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生产力从来就是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著作中提出,“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表现为与各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各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另一方面,这些力量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是真正的力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作为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和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及其满足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客观力量。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体现历史进程中社会属性的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客观能力。生产力代表人类进步和前进的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区别于传统质态的生产力,要回答究竟什么是传统生产力或者旧质生产力?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旧”主要是指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通过加大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来获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有高投资、高储蓄、高出口、高能耗、高污染、不可持续等典型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管理改善、劳动者素质和原材料利用效率提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带有高附加值、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续等典型特征。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长期发展本质上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进步的强弱成为区分新质生产力和旧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旧质生产力是技术贡献不明显,要素投入依赖性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能耗污染大的生产力质态。这些基本都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驰”。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同时,高质量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旧质生产力在人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凸显着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奏响着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挽歌”,更是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格格不入。这也是旧质生产力需逐步“退场”,新质生产力孕育而生的时代背景和本质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催生的生产力,要回答新一轮技术革命究竟在哪里?技术革命往往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和经济爆炸性增长。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的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前,人类生产长期停留在手工作业的生产力形态,全球经济增长率常年在0.01%左右徘徊,甚至可以说是不增长的状态。经济史学家告诉我们,经济增长不过是工业革命后,不到300年的经济现象。从18世纪60年代发轫于英国的蒸汽机技术革命,到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的电力和内燃机技术革命,再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的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不断的跃升,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革命性提升,机器大生产、自动化生产等带来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与之同时,各个阶段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分别从0.5%左右,提升到1%左右,再飞升到5%左右。人类历史上三次极具代表性的技术革命,陆续将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带进工业化的最前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释放,综合国力跃升全球前列。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与三次技术革命失之交臂,社会生产力处于落后状态。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痛心疾首地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幸运的是,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综合各有关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新一轮技术革命主要以人工智能、光电芯片和新能源为牵引,带来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变革。围绕这些领域,我们国家采取有力行动,加强重大生产力布局。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刊文指出,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总体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我们紧抓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历史机遇,赋能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努力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而催生的生产力,要回答究竟如何做到创新性配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主要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质生产力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生产力。这跟恩格斯关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设想一脉相承,他提出,“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发展受到“两头挤压”,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艰巨。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要求我们拓展提升要素内涵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前不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强调更高素质劳动者、更高技术含量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劳动对象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范式中,上述生产要素可以转化表现为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农业经济社会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工业经济社会主要依靠资金、技术等要素,而数字经济社会的要素主要表现为数据、算力、算法等方面。当前,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是我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数字经济社会,通过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整合,使得劳动力、土地、资金等传统要素得到优化组合,产生协同集约效应,催生新的生产模式,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指包括劳动力、资金等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量仍然能够增长的部分,代表着资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经济学研究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不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意味着要产生同样的经济贡献就需要一倍多的要素投入。由此,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要求我们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等新型劳动者培育引进力度,用好数据等新型劳动资料,拓展新能源等新型劳动对象,提升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率,譬如中山大力推进“工改”,就可以很好地提升生产要素配置能力,有利于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生产力,要回答究竟怎样的产业转型升级才有深度?常言道,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落后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由此,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通过前文的阐述,新技术主要指的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要坚持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抢抓新技术勃发的红利,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壮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譬如,中山市至少投入50亿元,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培育认定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厂、车间,改造提升家电、五金、灯饰、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2023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3%,新型工业化建设和产业深度升级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中山以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领,通过开展联合招商、产业园区共建、产业链分工合作等重要抓手,深度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产业转型发展的澎湃动能。又譬如,低空经济是当前新经济业态的热点领域,据相关预测将孕育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应用场景丰富。中山市紧抓无人机技术民用市场机遇,布局发展低空经济,下好新兴产业发展“先手棋”,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广阔空间。

【作者系2024年中山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坦洲镇党委副书记】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1224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