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新时代青年使命担当是什么?”“作为‘青马班’学员,怎么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去年9月,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朱权在中山市三乡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吸引了不少听众提问。多年来,朱权用真情、真心坚守在理论宣讲第一线,平均每年宣讲都在80场次以上,每年听众达过万人次,去年,朱权获评2023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很多听过朱权宣讲的人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朱教授的宣讲,不光有政治气味、文化韵味,还有生活滋味。这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学习钻研和实地细致调研的结果。他特别注重资料收集和整理,还经常到基层寻找宣讲的“源头活水”。2018年10月,朱权到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和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儿子——时年80岁的朱中雄深入交流,聆听老人讲述他母亲和三个女红军的故事,获取到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为朱权的宣讲提供了案例支撑,还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了宣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给老百姓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怎样让他们坐得住、听得进、弄明白,还能用得上?这是朱权一直在努力钻研的课题。
“我们在这漂亮公园里上课,天蓝地绿、空气清新,人民幸福、精神富有,社会和谐、国泰民安。而未来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一切将会更加美好,这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朱权把宣讲课堂搬到金钟湖公园,通过“沉浸式”的宣讲,让社区居民更直观地感受到建设成果,并现场进行互动交流,将“书面语”变成“地方话”,做到“接地气、连心声、能共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 “飞入寻常百姓家”。

谈及对宣讲员的认识,朱权表示:“作为一名宣讲员,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理论功底要深厚。要善于运用‘两个大局’思想进行理论宣讲,准确把握和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创新讲授方式,摆脱对课件依赖,能够直接与宣讲对象面对面交流互动。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高超的宣讲技巧,能够运用老百姓的语言去讲解深刻的道理。要多下基层,多了解群众,理论宣讲最终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