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课题 | 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栏目:理响兴中 来源:中山+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课题组 发布:2023-12-20

编者按:开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是中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重要任务。

2023年,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八大重点”争一流、创一流工作目标,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共开展123项课题研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提出前瞻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建议,助力我市在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现从部分课题优秀成果中撷英拾萃,推出报刊专版和“中山+”线上平台专栏,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山市呈现出城乡老龄化水平倒置的特点,农村养老问题凸显。

智慧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调研结果显示,中山市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根据中山市在软硬件的投入上可以看出,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可行性;在技术方面,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了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政策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智慧养老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政策实施效果;在经济方面,智慧养老产业已经成为中山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还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度监管欠缺、需求挖掘不足、政策引导不全面、平台搭建不完善等问题。

课题组从手段智慧化、主体多元化、服务多层次化三个方面构建“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图如下:

一、构建精准化农村智慧养老服务需求体系

1.打破部门壁垒,强化老年人数据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

通过政府民政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卫健委等相关机构,收集和整合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数据,同时整合服务机构的服务供给信息,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2.精准需求调查和分析,进行精细化分类和评估

定期调研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掌握服务需求的趋势和变化。建立服务需求分类系统,对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分类管理。对服务需求进行评估,确定服务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确保服务的及时性、精细化和有效性,建立多层次、精细化的需求体系。

3.加强社会宣传,激发农村老人养老需求

通过政策引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农村老年人和家属对智慧养老服务的知晓度,更新传统的养老观念,激活农村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需求。

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农村智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市场的努力,更需要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加大对智慧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助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层面

1.健全顶层设计,强化政府供给

从制度规范、服务标准、智慧化管理标准等方面完善智慧养老服务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反馈机制。优化中山市智慧养老调度中心功能,建立统一化标准,提高养老服务供需体系匹配精度和服务供给质量、服务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加大政策扶持、财政投入等的支持力度,促进创新技术研发、智能产品普及推广、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从纵深方向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2.充分整合资源,强化社会支持体系

政府除做好资源整合协调,同时注重发挥部门合作优势。要求政府各部门进行通力合作,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提高农村智慧养老落地性和易用性。

(二)市场企业层面

1.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

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养老服务资源。借助相关税收减免、财政支持等政策,承接和开发公益养老服务项目,开发创新性、营利性服务项目,拓宽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的广度。

2.以养老服务为契机,促进农村特色养老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特色产业,如互联网+红色文化养老、绿色生态农村智慧养老等,让农村老年人既是服务提供者又是服务享受者,延展农村养老服务产业链,打造特色养老小镇,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村智慧养老生态圈。

3.集合市场企业优势,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持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功能,建立“需求收集、线上对接、调配资源、线下服务、服务评价”的智慧养老服务闭环体系。把养老资源整合、养老平台搭建、养老标准制定等社会养老服务力量聚集到平台上来,以充实线下服务的实力,打通“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堵点,搭建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三)社会组织层面

1.推行党建引领多元社会力量介入养老服务

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培育社会工作、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介入到农村养老服务中,促进党群融合,增强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2.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创新农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依托各种非政府组织,激活农村社区内源性力量,激发广大民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同时协同农村养老协会等社团开展农村老年人互助养老、代际共融养老等服务模式,补牢农村养老服务漏洞。

3.拓宽人才供给渠道,扩大服务队伍

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如公益性组织、志愿者团队,甚至离退休但仍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老年人等群体。

(四)家庭层面

1.激活家庭关系,建立家庭支持体系

注重智慧养老服务的实用性,找准服务的定位,评估智慧养老服务如何才能弥补家庭养老的功能缺陷,帮助家庭应对社会变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衍生性风险,努力发挥补充与支持作用。

2.维系邻里家庭关系,营造和谐爱老氛围

充分发挥家庭和邻里的支持作用,加强与家中老人的精神互动,增加关心频率和沟通次数,加强爱老、敬老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构建标准化农村智慧养老服务管理监督体系

加强对服务提供者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加强对智能养 老终端产品的监管,对进入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企业及组织设立必要的资质要求,以保障能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本文源自2023年度市社科规划立项重点课题《数字乡村视域下中山市农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杨礼芳,课题组成员:瞿志印 李梦伟 潘美意 陈淑梅 曾镜锵 刘佳谋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南国书香节溢出中山味道
原创 11408人浏览   2025-04-20
原创 9459人浏览   202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