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鱼庄
早些年,去芦苞镇,北江边上的食肆,那低矮居民楼,藏匿着一间这样的店子。如同一个疍家人,对于北江也是没有边界的。不管是小镇的人,还是远方的游子,到了芦苞的北江边吃饭,都会将自己置身于北江的疍家人。
时过境迁,今天的芦苞小镇,城与人的变化大到你无法置信,你很难确信芦苞镇今天的古镇色彩,亦不是某个时代的经典模样。那一排排的青砖灰瓦,古老的墙裙飞檐,在现代化的草皮和城市广场砖的铺贴下,让芦苞有了古典和现代城市的样貌。
而不远处的胥江祖庙,坐落于芦苞镇北郊。始建于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为三水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经历五朝,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个历史感厚重的小镇,在北江一直低调存在。
北江到了芦苞,疍家人的分支在这里世代生存。从北江上游,到清远石角镇,再到本地区大塘镇,作为一种“水上群体”,芦苞一直富有包容性的。靠水吃水,靠山吃山。胥家人打鱼归来,河岸上有收购的,加工的,成就了芦苞以北江水产为主的餐饮加工业,以北江鱼虾、黄沙蚬等水产餐饮,获得蓬勃发展。在芦苞,吃一盘现成的鱼虾、黄沙蚬,是多少三水人的饮食嗜好。
那天,我来到芦苞最大的餐饮店卖鱼灿,店里的主事叫周红燕,给我讲述了店主黄灿辉的故事。黄总与我同年,是三水本土西南街道人,在芦苞开店已有七年时光。卖鱼灿经营北江河鲜,以回归自然,坚守返璞归真的经营理念。他的生态餐饮,正是芦苞当下餐饮业的主流。这座北江小镇餐饮的一大特色,与水相融,可见江风,可鉴渔火。
在卖鱼灿河鲜店,时间正是上午十点左右,厨房里一片繁忙,到处都是洗菜配菜,厨师极少加工。这也看出,这里讲究的是现炒现蒸。倒是前面的烧鹅,正在准备出炉。烧鹅师傅是广西人,附近一带这样的餐饮名店,很多柴火荔枝鹅,烧鸭,烧肉的师傅都出自广西。许是两广的饮食文化相似,广西师傅在得黄总的真传,把烧鹅做得风生水起。这里的烧鹅外皮金黄,更是皮脆肉酥,一滴一滴的油冒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中午时分,我们再次踏入卖鱼灿的后厨,见师傅正在清蒸北江边鱼和北江笋壳鱼,其味之鲜,足以令人崇拜。以北江笋壳鱼为例,这货在我老家主要生活在河流与山涧交界处,喜欢上水游。此鱼肉质肥厚,个头小,一指大小。北江的笋壳鱼却完全出乎你的意外,竟有两指之宽,肉质肥美,超乎想象。北江笋壳鱼略以清水洗之,便可直接放入蒸笼蒸,蒸出炉,仅以简单的蒸鱼豉油,然后直接烧热花生油、葱丝,热油淋盖,其鲜美无与伦比。
而北江最出味道的不光是这些鱼,还有黄沙蚬。以清水现煮,加上些许紫苏、蒜蓉,以盐作为主调料,那种纯粹的江河味道,给人带来的是巅峰般的食物味蕾。每每吃到此,便感觉这是北江的气息。
很多时候,我们来芦苞,并不是来感知岁月的曾经。在北江,在芦苞深厚的历史记忆中,找寻曾经丢失的岁月,沉浸的记忆。吃一盆黄沙蚬,便知泥沙俱下的时光里,总会找到一份内心和精神的江河。在漫长而曲折的时光旅途,我们从未停止找寻。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