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现场秀绝活,中山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举行
栏目:市场监管 来源:中山+ 记者 张倩 通讯员 宋欣妮 陈玉玲 发布:2024-06-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学生现场包粽子、制作客家美食、用五桂山沉香制作线香、用茶叶制作茶皂……6月21日上午,2024年中山市中小学“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现场会在第一批市级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五桂山街道桂南学村开展。活动由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五桂山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承办,中山市桂南学村、中山市五桂山桂南学校协办,来自全市各镇街的德育专干、劳动教育负责人等超100人前往现场参观学习。

6月21日,2024年中山市中小学“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现场会举行。记者 易承乐 摄

主题分享
让孩子在劳动教育里“开花结果”

当天,桂南学村劳动教育导师程品胜以《桂南学村如何做劳动教育》为题,重点从地域优势、劳动相关课程亮点、课程落地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据介绍,桂南学村提出融合五桂山的自然环境以及300多年的客家文化,将农耕与科普结合、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兼容,让孩子在劳动教育里“开花结果”。

桂南学校校长石磊随后分享了桂南学校精彩纷呈的多元校内劳动教育。据悉,桂南学校作为五桂山街道的一所乡村民办学校,结合学校生源特点,实现美育、劳育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做到校本课程体系化、常态化、生活化。

五桂山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主任曹姗妹介绍,五桂山街道中小学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五桂山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提出“至上劳动、至足劳动、至福劳动、至乐劳动、至新劳动”的教育内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体系,多维度打造劳动教育新生态。

观摩现场
学子“各显神通”,秀出“劳动”绝活

主题分享结束后,全体人员走进桂南学校、喜乡田、香樟集市、響響农场,实地化、具象化感受劳动教育课程。

在桂南学校的大地厨房,四年级二班的学生正包制红枣粽子。只见郑梓坤同学将粽叶放进三角形模具中,用勺子放进糯米、红枣等食材固定压实后,用布线将粽子包裹好,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学校每周有两节劳动课,有包粽子、拔草、锄地、生火、做香囊等,大家都很喜欢,在劳动中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桂南学校的学生制作红枣粽子。记者 易承乐 摄

在香樟集市上,30个摊位集中展示五桂山街道中小幼学校劳动成果。这里既有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课程介绍、学生的劳动成果展示(客家传统美食现场烹饪、五桂山特色茶道展示、五桂山沉香现场取香演示),还有学生的劳动成品、手工展。

摊位集中展示五桂山街道中小幼学校劳动成果。记者 易承乐 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尝尝我做的客家酿蛋,很美味哟!”顺着一声清脆的招呼,只见五桂山学校七年级的学生廖杏怡和钟佩麒正搭档手工炒制客家酿蛋。两人争先恐后地向记者分享:“学校还组织学生去客家庄找专业厨师学习烹饪,我们每天回到家都积极练习。”

学生现场制作美食。记者 易承乐 摄

现场,来自龙泉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刘炜怡正在大尖山露营公园自然研学负责人黄宁康的指导下用新鲜茶叶制作茶皂。“这是我们新鲜采摘的茶叶,把茶叶捣碎,倒入已经融化好了的皂液里,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等到皂液冷却凝固脱模后,就变成手工茶皂啦。”另一边,来自龙泉学校的六年级学生刘雨涵正用沉香原料制作线香。“我之前并不了解沉香,通过制作感觉过程很有意思,也让我对五桂山沉香有了更深的了解。”

据桂南学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不仅为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带来新的启发,也为各学校因地制宜,融合地域特色、拓宽育人路径提供参考,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