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用:治水主力军焕新乡村“母亲河”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2-07-23

连续多日的晴热天气,没少给横栏镇新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施工人员添堵。但村民隔三差五就带着自家树上长的荔枝、桂圆,给施工队员送清凉,大家都期盼着这项民心工程能焕新流经村里的“母亲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横栏镇新丰村鸟瞰。

新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于今年6月10日启动,预计在今年10月底完工,届时全村1853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将全部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建设污水管网
乡村“母亲河”将焕发新机
 

新丰村是横栏镇繁华地带之一,毗邻小榄、古镇,辖区农、工、商、贸、服务业俱全。村内3条内河涌——戙角河、进洪河和中间河,可谓是村民的“母亲河”。据50多岁的黄华坤、梁有带等村民介绍,这里也曾水晏河清。“我们小时候常常在河里游泳、捕鱼。”随着横栏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但密集的企业和人口以及尚不完备的污水管网,使生活污水排放成了村民心中的“老大难”,也导致三条河涌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新丰村小景。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要求,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横栏镇委托中山公用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为代建方、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实施横栏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该工程拟建约18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涉及全镇11个村(社区)。新丰村项目是全镇率先启动的项目,拟建设19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道及配套污水检查井,覆盖1853户家庭。


新丰村项目拟建19公里长的污水收集管道及配套污水检查井。

新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邹顺平介绍:“未来,农污项目管道建成后,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将被收集流入市政污水管道,可基本解决污水直排河涌现象”。农村污水管网的建成投运后,不仅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也将促进和巩固全市治水攻坚战的成效。 

  民心工程聚民心
村民助力施工衔接顺畅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市委书记郭文海日前强调,要坚定不移落实治水万人大兵团作战,按时按质完成治水任务。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治水攻坚战的重要一环,由于排污管网基础差、施工环境复杂、改造成本高等原因,往往被视为难啃的“硬骨头”。作为大兵团治水的主力军,中山公用集团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这个重任,日夜兼程作战,干出新时代中山新速度,集团党委和各治水专班全力落实人员、资金等要素保障,正致力打造一批治水示范样本工程、标杆工程,全面提升治水效能。

目前中山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形成“市直部门+镇街专班+村居组织+本地国企+农村工匠+本地村民”的联动协调大兵团作战态势。邹顺平介绍,以新丰村项目为例,施工环节采取“国企管理+农村工匠”模式,以“因地制宜、宜分则分、应接尽接”为原则,建立高效分工协同机制,推动项目各环节工作顺畅开展,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建立高效分工协同机制,施工各环节开展顺畅。

在此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中,中山公用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工作思路,探索推进“建管运维一体化”的模式。“我们是通过集采的方式,采购质量过硬的施工材料,这样既保证了农污治理效果,也便于日后进行运营维护。”邹顺平介绍道。同时,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团队十分注重文明施工、防尘防噪,为了减少施工对村民日常生活的打扰,还将新丰村划分成16个区块,分段、分区域推进项目,每一段施工全过程都安排本地工匠和村民一起与周边居民沟通协调,因地制宜安排好工序,减少扰民。


施工方注重与周边居民沟通协调,因地制宜安排工序,减少扰民。

民心工程得民心,群众既是受益人,更是参与者。农村地区街巷复杂、建筑多样、污水口位置“刁钻”……在“啃硬骨头”的过程中,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团队深知当地村民熟悉本村情况的优势,充分调动农村工匠和普通村民的热情,让他们参与到项目当中,协助施工团队了解、摸排当地管网现状,架起与其他村民间的沟通桥梁,从而保障现场勘察、设计调整、开挖破路、埋管回填等工序的顺畅衔接。卢锦标就是这样的一个村民,他说:“新丰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惠及我们自身的民心工程,大家都期待项目尽快完工,解决我们生活污水排放这一‘老大难’问题,使新丰村的人居环境更加美丽、使村里的产业振兴起来。”


◆文/连志刚
◆图/周宏陶
◆视频/周智
◆统筹:方嘉雯 黄蔚淳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242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23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