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开发区:打造共青团基层改革“火炬样本”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5-04

2021年6月以来,火炬开发区以开展国家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为契机,从团干部选配任用、团组织规范建设、团员规范管理及落实组织保障四个方面打造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火炬样本”,以扎实改革成效迎接建团100周年。如今,火炬开发区正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火炬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效能,打造符合全国一流国家高新区定位的青年引领工作格局,奋力为火炬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火炬区团工委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到哪里、青年服务就跟到哪里”,全方位构建服务青年的新格局。
 

 发挥骨干力量 
全方位构建服务青年的新格局

在“全力以赴做好扩大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引下,火炬开发区第一时间成立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区组织、教育、共青团等部门联动,共同推进改革。

过去一年,《火炬开发区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火炬开发区青年工作经费扶持办法》《火炬开发区优秀青年人才推荐工作办法》等多个政策文件相继出炉,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年度考核,并有力保障青年工作经费。

为了拓宽团的工作骨干来源渠道,破解团干部队伍建设难题。火炬区团工委突破行政化路径,扩宽视野“强招兵”,进行社会化选聘实现项目化用人,从各行业领域、非公企业、青年社会组织、“333”青年干部中选拔配强团干部。推动区三大工业园区团委和七大社区团委换届,选优配强专职团干部力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0名优秀大学生任园区、社区团委副书记以及基层团委副书记,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低效工业园改造、水污染治理和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

在团组织引领下,一名名火炬青年主动关心家乡发展建设,为火炬开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才智。

火炬开发区是经济大区、创新高地,高新技术企业多、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多。如何把青年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火炬区团工委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到哪里、青年服务就跟到哪里”,将覆盖基层团建“无人区”和填补“两新”团组织“空白区”作为改革重点,全方位构建服务青年的新格局。

火炬区团工委成立团建指导员队伍,联手园区团委,深入企业,提供“面对面”服务,组建140多个“两新”团组织,“两新”团组织数量占全区基层团组织数量达52%。其中,2021年推动联合光电等企业新建“两新”团组织39个,覆盖联系近3000名团员,开展一系列引领青年学习、便捷青年生活、发挥青年作用的活动,为火炬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大的舞台。

为引导和推动“两新”团组织建设,激励两新团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年初,火炬区团工委下发《关于印发2021年度“两新”团组织考核办法的通知》,将评价结果与奖励惩戒、评先评优挂钩。此外,火炬区团工委根据园区集聚、行业分布等特点,分层分类建立区、园区、社区、企业四级16个“青年之家”阵地,覆盖7大社区,提供创新创业、公益志愿等“常态化+特色化服务项目菜单”。主导管理中山市首家“区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为全区群团组织提供“一站式”服务,孵化“青”字号一系列青年服务项目。 

 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擦亮火炬青年成长特色品牌

火炬开发区50%以上团组织是“两新”团组织,为有效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火炬区团工委打造火炬共青团“1+5+N”青年工作全链条。形成区团工委联动“青志协—青企协—青事中心—班委会—大联会”以及其他青年社会组织的青年事务共治联盟,组织覆盖全区各行业领域青年。

成立火炬开发区青年事务共治联盟团总支,下设火炬青年户外团、火炬青企协、火炬青年社区学院班委会、同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火炬青事中心等5个团支部,形成共青团引领助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大格局,联盟组织有机联动,发挥合力,为广大青年提供文化交流和个人成长平台。班委会的“青奔跑”“发现火炬美”活动走进企业,社工中心的“阳光行动”走进校园,户外团的“公益火炬”项目等,为火炬青年提供个性化、趣味化、专业化的社交联谊活动,提升火炬青年获得感。

创新“地方+高校”团建联动模式,火炬区团工委携手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区青年事务推广服务中心,培育在校大学生成为全区青年公益事务合伙人,搭建大学生参与青年事务和社会实践服务的平台,将火炬青年演讲比赛、火炬青年辩论大赛打造成全市最有规模和影响力的青年赛事之一。推动张家边社区团委与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共建大学生社区服务中心。

“团办青年社团”也在持续壮大,孵化了无人机爱好者联谊会、青年徒步户外团、桌游爱好者小组、青电竞小组、舞蹈团、合唱团和篮球社等30多个团属青年社团。火炬开发区团工委建立联盟运作工作指引,并制定《中山火炬开发区“青聚‘火’伴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面向全市召集一批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领域发挥作用的青年社群,与火炬区基层团组织联手共建联盟,加强基层青年组织联动,实现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更好满足新时代火炬青年的成长成才需求。

火炬区是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打造青年往来“生活圈”、青年交流“文化圈”、青年成长“生态圈”,构成青年人才服务闭环,推动火炬区成为大湾区青年的创业之地、生活居住之地。试点期间,火炬区团工委以项目化为核心,推动服务青年资源方式配置社会化,“度身订做”一套服务青年的项目体系,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在创业就业、志愿服务、人才培养、实践育人、济困助学等领域,常态化开展服务青年的项目品牌。

在创业就业上,火炬区团工委系统化组织开展“展翅计划”和“雏鹰归巢”大学生实习实践,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注入新动能。打造“火炬有爱”等系列志愿服务品牌,成立敬老助学、应急救援、爱心义修、巡河护河、乡村振兴等项目小组,广泛组织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在人才培养上,火炬开发区出台引进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暂行办法,建设人才公寓为全区百名高技术人才解决住房问题。发挥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动作用,开展青年企业家研修系列沙龙。


◆文/图 炬小青 谭华健
◆编辑:陈吉春
◆二审:赖传洪 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254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23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