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偶然踏进中职报读服装设计专业,到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沙溪理工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再到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习、获评全国十佳服装制版师、南粤优秀教师……袁超的故事,算得上是一本励志小说。
21年时间里,他将自己投身于服装设计之中,或学习、或引领,带着学生一起,在竞赛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于他来说,因为足够热爱,所以敢于拼搏、甘于奉献。
袁超工作中。
在偶然间踏上服装设计路
说起自己学习服装设计的初衷,袁超直言其实是一个偶然。2001年,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袁超被父母送到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原岳阳市计算机学校)就读。“那时就抱着学技能好就业的心态,对于学什么专业并没有考量,还好遇到了我的启蒙老师。”报名当天,斯斯文文、神情专注的袁超在人群中被老师一眼相中,就这样引荐到了服装设计专业,开始了他长达21年的服装设计之旅。
由于动手能力强,外加细心专注,在学习中,袁超的优势很快就显现了出来,同为服装设计专业,袁超的技能水平时常得到老师表扬。而在得知当时政策可以对口考大学时,袁超义无反顾选择了报名。
“当时在湖南省,每年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有800多个,但能对口上湖南师范大学的,只有30人。”虽说竞争压力大,但袁超还是想试一下,于是在备考的那段时间里,时常深夜还会听到袁超脚踩缝纫机发出的吱呀响声。但也是这样无数次地练习、提升,2004年09月,袁超成功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
因热爱回归学校成为教师
2009年,大学毕业后的袁超来到了沙溪理工学校,成为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名教师,而在此前的一年时间里,他曾在深圳一家时装公司担任设计师。“或许是因为工作内容不同,在深圳的那一年时间里,我越发明白,服装设计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袁超表示,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他从未想过要离开服装设计行业。“这也是我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因为热爱。”
袁超工作中。
在担任沙溪理工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期间,袁超多次被学校安排带队参加比赛,而为了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白天上完课后,袁超还会利用晚辅导的时间给有参赛意愿的学生补课。“最开始是自己班上的10多个学生,后来慢慢越来越多,别的班的学生竟然也争先要参与进来,最后一共24个。”
在学生身上,袁超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因为大家同样都有着想努力改变现状的冲劲。“我还记得最开始2011年带队参加比赛的时候,主办方是不提供任何参考题库的,所以那时我们需要做大量准备,但无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从未想过放弃。”
研究竞赛规程、搜集竞赛相关款式、编制模拟题库……虽然工作忙碌,任务繁重,但好在结果如愿,2011年至2013年,袁超连续三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一等奖,个人荣获“优秀指导教师”,2018年至2019年,袁超连续两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获团体三等奖,2011年至2020年,袁超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4人次。
在奉献中和学生互相成长
“其实带队参加比赛,对我个人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明白,教师对于学生的意义,更应该像朋友。”袁超告诉记者,在2009年和2016年,他还当过两次班主任,但这两次的“体验感”完全不一样。
袁超在中山技能人才宣讲志愿服务活动中介绍自己成长经历。
2009年时,因为刚进学校,袁超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人师表要严肃、严厉、严要求,无形间也疏远了和学生间的关系,以至于很久之后,那届学生毕业时,就完完全全和袁超成了陌生人。“那时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明明是为了学生好,却不被理解。”袁超表示,再后来多次带比赛后,他才明白,亦师亦友,才是师生间最好的相处模式。“不一定要凶巴巴的,循循善诱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就这样,在转换了思维之后,2016年再当班主任时,袁超和学生的关系越来越好,同学也开始昵称他为“超哥”。
“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奉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让自己明白人生的意义。”袁超表示,现在的他,还在抓紧时间学习提升,报班、上网课一个没落下。“我也希望能在技能提升之后,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让他们通过服装技能养家糊口,甚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袁超说。
◆文/记者 王蔚然
◆图/记者 易承乐
◆编辑:陈吉春
◆二审:陈伟波 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