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之一的摄影采风活动近日启动,由中山报业中新传媒·中山影像负责执行。这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规模的乡村摄影采风活动,中山影像将组织签约摄影师对中山23个镇街的24条村进行摄影采风创作,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将于2022年1月中旬-2022年2月中旬在紫马岭公园、中山市全民健身广场、兴中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户外展览。敬请关注!
摄影采风创作点
沂水弦歌新合村
新合村采风现场。视频 | 彭磊铿
“海底珍珠容易揾,真心亚妹世上难寻。”
“海底珍珠大浪涌,真心亚哥世上难逢。”
……
恰逢摄影采风活动走进坦洲镇新合村,摄影师们背着“长枪短炮”,有的还拎上梯子,一路游览村里自然风光,感受独特水乡文化,用镜头捕捉乡村之美。
只闻婉转的音调、清亮的歌声从渡口传来,两位村民站在船头你一句我一句对唱起咸水歌,岸上的摄影师们见状便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
新合村航拍。摄影 | 刘诗觉
新合村中珠联围一带风光。摄影 | 胡家庆
用镜头收录每一帧风景。摄影 | 彭磊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摄影 | 刘明海
新合村位于坦洲镇最南部西江入海口,早晨的阳光洒在河面,清澈的河水倒映着蓝天,渡船慢悠悠地向渡口驶来,渔民在木舟上撒网拉网,一派诗情画意。
仔细一瞧一听,民歌传承人吴连友和村民吴容妹穿着花衣长袖,套上绣有牡丹花、裙边以银饰点缀的黑色短围裙,在轻舟上对唱,“出海打打鱼打缯,有鱼打缯有人跟寻。”看着岸边垂柳随风摇曳,岸堤野花沐浴日光,她们又唱起咸水歌《对花》,“乜野花开蝴蝶样,花开结子尺多长?”……摄影师们纷纷举起相机为美好定格。
“这是最传统的疍家女子服装,但是以前穿的是青蓝色布衣,没有现在这么漂亮的。”吴连友上岸后摸了摸身上的围裙,笑着告诉记者。
蓝天碧水,渔船人家。摄影 | 刘诗觉
新合村码头一角。摄影 | 彭磊铿
撒网捕鱼。摄影 | 曾学先
一叶轻舟载歌来。摄影 | 陈立维
放声歌唱的吴连友和吴容妹。摄影 | 周宏陶
河上歌声停不住,岸上又闻妙音来。“万众一心跟党走,人民爱党党爱民。”原来是坦洲镇民歌协会会长罗北成和村民黄雪梅在岸上高歌。
“村里有人婚嫁会去唱《贺新歌》,以前是用船接新娘,上船下船时都会唱不同的歌。出海、插秧种田也有不同的歌,我们一直保留着最传统的咸水歌唱法。”今年55岁的黄雪梅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交通便利了,村民的生活富裕了,大家出门不再靠扁舟水路,但每逢村里过年过节、婚嫁喜事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咸水歌仍是必不可少的助兴环节。
坦洲镇民歌协会会长罗北成和村民黄雪梅。摄影 | 曾学先
吴志辉老师教孩子们学唱咸水歌。摄影 | 刘明海
蔗林茂密,农民开怀。摄影 | 刘明海
耳朵饱福了,饱腹也得跟上。来到新合村大冲口水闸旁的党建公园,村民黄阿姨早已备好材料、架起锅炉。番薯粉搓揉的煎堆皮,包上腊肠粒和香葱,在白芝麻堆里一滚、油锅里一炸,香脆诱人。
糯米皮包裹着红萝卜、腊肉、沙葛、虾米、花生、葱等材料的糍仔,披上新鲜蕉叶后放入蒸锅。“来了,准备揭锅了!”黄阿姨拿起蒸锅盖,随着水蒸气散去,白嫩可口的糍仔成为摄影师闪光灯聚焦处。“这两样茶果是我们过年过节、摆宴席酒席都要备足上桌的,番薯粉做的煎堆皮和香葱是我们坦洲的特色。”黄阿姨说。
将新合美食分享人前,众乐乐之。摄影 | 周宏陶
左边糍仔热气蒸腾、右边煎堆香飘四溢。摄影 | 曾学先
色味俱佳的煎堆。摄影 | 周宏陶
咔咔快乐自拍。摄影 | 刘明海
漫步在党建公园,村民牵着小狗遛弯,青年们呼朋唤友打起篮球,坐在以玻璃建造的红心书房,抬眼可见围堤海景。
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资深副主席陈立维向记者分享了他捕捉到的新合村之美,“以前采风时也接触过咸水歌文化,但更多是传承人教学生唱歌的画面,而今天是真正的民歌传承人现场演唱,能更直观地感受水乡独特魅力。现在很多乡村都建设得非常好,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刚才我经过铁棚以为只是停摩托车的地方,但没想到还配备了电动车充电桩,细节工作做得很到位。”
俯瞰新合村大冲口。摄影 | 刘诗觉
新合村党群服务中心航拍。摄影 | 刘诗觉
绿草地上红心书屋。摄影 | 周宏陶
分享好书,交流心得。摄影 | 曾学先
午后的阳光和认真看书的姑娘。摄影 | 胡家庆
运动少年。摄影 | 彭磊铿
温馨传球,陪伴成长。摄影 | 刘诗觉
结伴返程的摄影师们。摄影 | 胡家庆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