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之一的摄影采风活动近日启动,由中山报业中新传媒·中山影像负责执行。这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规模的乡村摄影采风活动,中山影像将组织签约摄影师对中山23个镇街的24条村进行摄影采风创作,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将于2022年1月中旬-2022年2月中旬在紫马岭公园、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兴中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户外展览。敬请关注!
摄影采风创作点
永宁社区展新颜
永宁社区采风现场。视频 | 彭磊铿
航拍永宁社区秀美风景。摄影 | 宋健如
永宁大街木棉花开的浪漫时分。摄影 | 刘明海
永宁的老建筑,别具岭南韵味。摄影 | 周宏陶
说起小榄永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富有”;但事实上,永宁社区不仅“富有”在外,内在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更是真正的“富有”。双美桥、双美府、菊花会、荼薇酒、粤绣、洪拳、剪纸……这座古村落就像是百宝箱,装满了许多珍宝。近日,摄影采风团来到此地,跟随摄影师们的镜头,开启“寻宝之旅”。
早晨,永宁中心公园热闹非凡。阿姨们在公园广场上耍太极,村民在舞台上跳起交谊舞,大爷牵着坐溜溜车的孙子遛弯,妈妈们推着婴儿车散步,少年们抬高胳膊向篮筐投球,一位学生绕着塑胶跑道跑了一圈又一圈……跨过跑道,踏上石板,登上小山坡,凉亭里永宁曲艺社成员摆好扬琴、堂鼓,拉起二胡、中提琴,拨动月琴弦,吹起萧笛、萨克斯管,敲响铜铃和锣镲。
“我来敬郎你莫辞谦”“妻你待郎心一片”花旦、小生登场献唱经典粤曲《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现场不光摄影师举起相机,围观的村民也纷纷拿出手机,为美好的早晨定格。
永宁曲艺社成员忘情演绎经典粤曲《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上图:曾学先,中图:彭磊铿,下图:邓羡莹)
除了曲艺社,永宁社区还有龙狮武术团、拔河队、洪拳武术队和同悦学堂等各色文化活动团体。“龙狮武术团和拔河队经常代表我们村出去参加国际赛事。”社区工作人员晓雯说,恰好稍后会有同悦学堂的活动,可以与亲子家庭同游永宁,一起认识永宁的一树一木、一桥一屋。
在竹围北村涌(永宁段)边,同悦学堂已经开课。“河的对岸有什么?”“这棵树名字是什么?”“刚刚那座桥是木头做的,那这座桥是什么做的?”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志愿者的带领下,家长与孩子沿着河涌一路观察永宁社区风貌,并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下所见所闻。
就读四年级的黄靖懿向记者展示她的学习成果,涌边有围栏、房子、石级、树木果子、爷爷奶奶和东安桥,桥是2008年重建的。“我们是第二次参加同悦学堂活动了,通过这种方式让小孩观察发现平时留意不到的永宁样貌,能够更了解村的文化和历史。”靖懿妈妈说。
来到双美府,独特的民国时期建筑,2010年被重修活化利用设为小榄水乡民俗馆。走进馆内,一览小榄旧时民俗用具、家居摆设,了解菊花会由来、菊花名产、菊花栽种新技术等。馆内还摆放了一架老旧刺绣桌,小榄民间刺绣在针法技艺及艺术风格上自成体系,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永宁乡还组织开办了“永宁绣花社”,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
双美府。摄影 | 彭磊铿
你是风景里的人。摄影 | 李景志
永宁中心公园大舞台。(上图:谭卓华,下图:李伟荣)
运动、散步。摄影 | 黄焯辉
安静徜徉知识海洋。摄影 | 刘明海
球场上,用篮球冲锋。摄影 | 刘明海
孩子们的午后时光。摄影 | 黄可明
双美府不远处有一条双美桥,同悦学堂的同学们正在听志愿者讲述过去的历史。“这座桥建于明代洪武元年,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桥下的河涌叫水色匝,每逢过年过节会在这条河上表演水上飘色。”听着志愿者的解说,五年级学生黎佳怡认真记下笔记,她说:“作为永宁人,要了解本村的历史,双美府和双美桥都是历史悠久的建筑,我们要好好保护起来。
“你们今天拍得怎么样?有没有对自己家乡有另一番印象。”摄影师张广洋是中山中专一名美术、摄影教师,这次活动他专门叫上了小榄本地学生一起采风。“永宁在环境卫生、基础建设等方面都做得相当好,对本村历史文化、建筑积极推广与保护。这次带上学生,希望他们能一边学习摄影一边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从摄影的角度去发现永宁独特的美。”张广洋说。
双美桥,建于明代洪武元年,是小榄现存最古老的桥。(上图:彭磊铿,下图:张广洋)
研学途中,一花一木,一砖一建筑,都引得孩子们争相提问解惑。(上图:苏瑞媚,中图:黄焯辉,下图:彭磊铿)
志愿者讲述小榄刺绣知识。摄影 | 陈伟文
同学们向村里老人询问村里相关历史。摄影 | 张广洋
摄影采风团大合影。摄影 | 彭磊铿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见习记者 黄靖怡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