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我的家”——中山市乡村文化振兴系列活动之一的摄影采风活动近日启动,由中山报业中新传媒·中山影像负责执行。这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规模的乡村摄影采风活动,中山影像将组织签约摄影师对中山23个镇街的24条村进行摄影采风创作,从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将于2022年1月中旬-2022年2月中旬在紫马岭公园、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兴中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户外展览。敬请关注!
摄影采风创作点
放飞幸福阜沙村
阜沙村采风现场。视频 | 彭磊铿
航拍日落时分的阜沙村。摄影 | 胡家庆
荷花凉亭,惬意人生。摄影 | 刘诗觉
弯弯的河流,飞驰的农艇,金黄的稻田,慢慢转动的水车,矗立桥头的驿站……乡村里这种文旅相融的美景总会让人想起“诗和远方”,心生无限向往。摄影采风团的摄影大咖们来到阜沙镇阜沙村,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一个老村的每个笑容与精彩瞬间。
阜沙村位于中山市阜沙镇中心偏东南的位置,东接大有村,南连上南村,西与牛角村为邻,北与罗松村相接。阜沙村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村北岸原有一座武帝庙,说供奉的是北方真武玄天帝,合作化期间曾作为村的办公地,岁月荏苒,后改建成了壳灰厂,再往后,原建筑被拆除,但故事并没有结束。1943年,中山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夜袭浮墟敌伪军,五桂山、三九区各游击队的汇集点和指挥部就在这里。
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阜沙村的百亩晚稻喜获丰收,淡淡的金黄,油画一般的稻田,早已惹来众多市民打卡,体验收获的喜悦与美好。摄影师们达到时,金黄色的稻田里,很多同学正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体验收割稻谷。一条路从稻田中间穿过,道路上有人骑行,有人漫步,也有人停下汽车,拿出手机拍摄至美景色,又或者一不小心走进了摄影师的取景框。
放风筝的孩子。摄影 | 曾学先
在乡间小道骑自行车。摄影 | 伟学敏
推着小孩遛弯看乡村风景。摄影 | 陈伟文
亲子家庭体验打谷机。摄影 | 吴俊辉
扛着农艇出发。摄影 | 林锦洪
单人农艇。摄影 | 陈伟文
村里老人对唱咸水歌。摄影 | 刘明海
心中有春意,笔下自生风。摄影 | 曾学先
阳光美景正好,少年排排坐写生。摄影 | 黄可明
支个小帐篷,带着孩子们冬游晒太阳。摄影 | 刘明海
微风吹过,饱满的稻穗将禾杆压弯了腰,散发出阵阵清香。稻田的承包人名叫何建开,许是长期在太阳光下暴晒的原因,高大帅气之余皮肤黝黑铮亮。“100亩地,四个月的努力,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不过,看到每天都有游客前来稻田捧场,挺开心的。”何建开说,目测亩产应该有700斤以上,搁置十多年后,第一年复种稻谷,算不错了。与一名摄影师交流时, 何建开透露,两个月后,这片稻田将变成一片油菜花海,那时的阜沙村将变得更加美丽。
一群摄影师来到距离百亩稻田不远处的横迳涌,横迳涌“一河两岸”的三角梅开得正艳,一些村民或站在自家阳台,或走出院子,目光盯着河涌看。天高气爽、惠风和畅,河涌里,阜沙非遗项目——单人农艇正在演出。桥底下,桥上面,河涌边,摄影师们或蹲着,或趴着,右眼贴着相机取景器,“咔嚓!咔嚓!”的声音此起彼伏。
林锦洪是中山市摄影家协会的顾问,也在当日采风之列。“阜沙村的变化真的很大,没想到中山还藏着这么一处美景!”林锦洪说,此次采风收获不小,大家都想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新阜沙。
诗和远方,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它既是昨天的总结,又是今天的展望,也是未来的希望。诗和远方,如此之美的话语,就是今天中山大地上呈现的美好景象,而这美好景象当中,乡村振兴是最美丽的篇章。
画中人,镜中画。摄影 | 胡家庆
野炊香气四溢。摄影 | 胡家庆
带着镜头记录每一帧乡村美景。摄影 | 胡家庆
老奶奶给农作物浇水。摄影 | 伟学敏
岁月静好,斜晖照水轮。摄影 | 梁悦华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记者 卢兴江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