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走访沉香企业生产车间。
“中山于2011年10月获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沉香之乡’牌匾,然而这块金字牌匾在中山至今‘养在深闺少人知’。让中山人尴尬的是,在中山之后获授同样牌匾的东莞、茂名,一直把沉香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推进发展,海南、东莞正在实施“千亿沉香产业”计划。2021年6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确定“中山五桂山沉香”获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个含金量极高的专用商标,中山市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独特资源造福中山人民?”1月5日,在东区举行的沉香产业座谈会上,中山市沉香学会会长何峰的开场白直奔主题。
2021年12月,由中山市沉香协会、中山市沉香学会联手中山市茂名商会、火炬开发区商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和业内企业家一起开展调研活动,共同谋划擦亮中山市“中国沉香之乡”金字招牌的举措,期望做强做大中山沉香产业,助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山有独特优势做强沉香产业
原中山市科协副主席蔡泽强表示,无论是在自然资源、产业技术、产业基础方面,还是在传统文化方面,中山市都比海南、东莞、茂名等地有更大优势做强做大沉香产业。
此次调研发现,目前全市现存野生土沉香广泛分布于五桂山及其周边地区,各镇也有大量的人工种植沉香树。据中山市自然资源局数据,中山市自然分布4万多棵野生土沉香,其规模在全国占1/2。加上人工种植的沉香树数量,至今中山市范围内沉香树保有量约600万棵。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沉香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山市森宝沉香技术研究所所长蓝均炽告诉记者,人工结香技术是沉香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山在这方面具有自主技术优势。该研究所成功研发两种人工结香技术并获得国家专利,研制出“香腺激活剂”;中山市沉香协会、中山市森宝沉香综合技术研究所还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沉香》。目前,广西、广东等地都广泛应用“中山沉香技术”。
据何峰介绍,目前中山市沉香企业有68家,2021年产值预计2.3亿元。近日,由中山企业家联手广东省十几位专家组建的广东省沉香科学研究所落户在中山五桂山。中山市沉香产业已初步形成包括种植、科研、加工、销售、文化等业态的产业链,广东五桂山沉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山企业研发生产出沉香茶、沉香酒、沉香精油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走进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市场。
■ 应多方合力推动沉香产业发展
中山市政协文史委主任祝晓林认为,中山沉香企业一直处在单打独斗如散沙状态,所以很难做成产业链。他建议中山市政府把沉香产业发展作为一个具有中山特色的传统产业来规划实施,由国资部门牵头组建集团公司,把全市所有涉沉香企业按股份纳入管理,以国有资本牵手民营资本的资本运作形式打造中山地方品牌“中山沉香”品牌,力争实现国内资本市场IPO。
蓝均炽建议大力实施中山沉香产业“外联内合”战略。“外联”即加强与国内几大沉香产业区在研发技术和市场营销上的合作,“内合”即加强全市各家沉香企业之间的团结合作,统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沉香》标准生产加工沉香产品,解决阻碍产业市场健康发展的沉香“假、乱、差”问题。
何峰建议继续推动实施中山沉香产业“五个一工程”(即一扎沉香线香、一瓶沉香精油、一盒沉香茶叶、一只沉香鸡、一瓶沉香酒),使沉香产品从小众投资品变为大众消费品。他还建议实施沉香文化系列项目,包括建设一个沉香主题公园,建议把田心公园改造建设成中山市沉香主题公园;每年举办一届中山香市旅游文化节暨中国香文化博览会;建设沉香产业园和物流园,把全市各家沉香企业聚集园内。
蔡泽强建议推动中山沉香产业与中山红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大涌镇、五桂山街道共同推动这两个产业走向规模化、品牌化;每年组织全市沉香企业走出去参加各种展会博览会宣传推广“中山沉香”品牌。
◆文/图 记者 黄标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赵学民
◆终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日报